马斯克预言5年后手机和APP将消失,最打动我的是:未来设备会像空气般自然存在。你的价值不再是操作APP,而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你相信吗?未来会是怎么样的?真的很好奇噢!
马斯克真牛人也,可能时间有些仓促吧,大方向应该如此。分享一下AI给我们的提示。


马斯克这个预言挺有意思的,核心其实是“技术如何从‘支配者’变回‘服务者’”——当设备从需要“操作”的工具,变成“隐形”地满足需求的存在,人的角色就从“学怎么用工具”,回归到“清楚自己要什么”。这个转变的本质,可能是技术终于开始尊重“人”的主体性了。
第一,“设备像空气般存在”:技术正在“隐形化”
现在的手机、APP,本质上是“工具中介”:你想订酒店,得打开App、搜索、筛选、下单;想导航,得掏出手机、输入地址、看路线。这些操作看似自然,其实是在“适配工具的逻辑”——工具需要你学习它的界面、规则、流程。
而“像空气”意味着工具要反过来适配人:需求不用“翻译”成工具能懂的指令,工具能直接“感知”甚至“预判”你的需求。比如:
交互方式的进化:从触控屏到语音(Siri/小爱同学),再到手势、眼动追踪、脑机接口(Neuralink已经在猴子身上实现意念打字),未来可能“想订机票”只需在脑子里闪个念头,系统就自动完成;
场景的无缝衔接:物联网(IoT)让冰箱知道你快没牛奶了,自动下单;AR眼镜看到一家餐厅,直接显示评分和推荐菜,不用掏手机查;
AI的“懂你”能力:大模型能记住你的偏好(比如“我不吃辣”“喜欢安静的电影院”),需求提出一半,它就能补全剩下的部分。
这种“隐形”,其实是技术成熟后的必然——就像现在的电力,你不会觉得“用电需要操作发电机”,未来设备可能也会变成这种“基础设施级”的存在,默默支撑需求,而不需要你刻意关注工具本身。
第二,“人的价值在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摆脱工具依赖后的“主体性回归”
马斯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当工具不再成为“操作的门槛”,人的核心竞争力就从“技能”转向“自我认知”。
现在我们花大量时间学“怎么用App”:怎么用Excel函数、怎么在12306抢票、怎么在短视频平台找推荐……这些技能本质上是“适配工具的规则”。但未来如果工具能直接响应需求,这些技能可能变得不重要——就像现在没人炫耀“我会手动发电”,因为电力已经是基础服务。
这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反而成了稀缺能力:
对抗算法的“信息茧房”:现在App会推给你“你可能喜欢的”,但未必是“你真正需要的”。未来设备能直接满足需求,你需要先想清楚“我到底要什么”——是刷短视频的即时快乐,还是读本书的深度思考?是买最新款手机,还是把钱花在旅行上?
避免“需求空心化”:当工具无限满足你的“表面需求”(比如一键下单、一键社交),人容易陷入“不知道为什么想要”的迷茫。马斯克可能想提醒:技术再发达,最终要服务于“你作为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被工具定义需求。
创造力的解放:不用再花时间学工具,人可以把精力放在“创造需求”上——比如设计师不用纠结“怎么用设计软件”,直接专注于“我想表达什么”;科学家不用手动算数据,直接思考“我要验证什么假设”。
第三,这个预言打动你的地方,可能藏着对“技术人性化”的渴望
你说“最打动我的是未来设备像空气般自然存在”,其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现在的技术总在“要求”我们适应它,而不是它适应我们。比如老人学不会智能手机、上班族被各种App通知轰炸、购物时被算法“牵着鼻子走”……
马斯克的预言,本质是对“技术服务于人”的终极想象:技术不再是“需要征服的对象”,而是像空气一样,你存在它就存在,你需要它就响应,不刻意、不干扰。这种“无感化”的技术,其实才是最“人性化”的——它尊重你的节奏,不打断你的专注,甚至帮你省去“学习工具”的成本。
但理想背后,也有现实的挑战
当然,要让设备“像空气”,还有不少坎要过:
隐私与安全:设备要“感知”你的需求,就得收集你的行为、偏好甚至生物信号(比如脑电波),数据泄露的风险怎么规避?
技术鸿沟: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这种变革——老年人、残障人士,或者对新技术抵触的人,会不会被“隐形技术”边缘化?
人的价值是否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马斯克可能简化了:人的价值还包括情感连接、道德判断、审美能力……这些是工具永远无法替代的。
最后:技术终将回归“工具”的本质——服务于人
马斯克的预言,其实是在说:最好的技术,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一直在帮你解决问题。就像空气,你不会感谢空气“操作简单”,只会因为它存在而安心。
而对个人来说,与其焦虑“未来要不要学新App”,不如先花时间想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需求是工具可以满足的,哪些是需要我自己去创造的? 毕竟,技术再发达,最终决定生活质量的,还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的能力——这才是马斯克想提醒我们的“人的价值”。
你对“设备像空气”的向往,其实是对“技术更懂人”的期待,这种期待本身,就很有意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