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智能会议语音转文字工具 攻略for新手

上周部门开季度会,我坐在会议室后排疯狂写笔记,老板讲战略讲得快,同事插话说细节,我笔杆都要戳破笔记本了,结果抬头一看——

上周部门开季度会,我坐在会议室后排疯狂写笔记,老板讲战略讲得快,同事插话说细节,我笔杆都要戳破笔记本了,结果抬头一看——邻座的实习生正优哉游哉看手机,屏幕上同步跳着文字,甚至还标了“李总:Q3重点推进线下门店拓展”“小张:需协调供应链支持”。会后我赶紧凑过去问,人家说:“这是听脑AI,我现在记会议完全靠它,根本不用手写。”

我当天就下载了,没想到这玩意儿直接把我从“笔记奴隶”解放出来。

先说说最戳我的实时录音转文字。

上周五开跨部门沟通会,我把手机往会议桌中间一放,点“实时录音”,选“多人对话”模式,刚打开老板就开始讲:“Q3我们要把用户留存率提5个百分点。”话音没落,屏幕上已经蹦出一模一样的文字,甚至自动给老板标了“发言人1”——我点一下标签改成“王总”,后面同事接话时,AI居然能自动区分声音,把“张姐说的‘用户运营要做分层’”和“小李提的‘活动预算要砍10%’”分得清清楚楚。散会时我翻了下转写记录,连老板说的“这个事儿咱们得‘快刀斩乱麻’”都精准转成文字,没有一个错字,比我自己记的还全。

发言人区分&实时转写结果&AI问答对话

更绝的是智能会议纪要。

以前我整理纪要要把录音来回听3遍,把“这个那个”“咱们抓紧”之类的口语词改成书面语,还要手动分点。现在听脑AI会后直接生成结构化纪要——比如上周的会,它自动把内容分成“核心目标(Q3留存率提升5%)、行动项(用户运营分层/预算调整)、责任人(张姐/小李)、Deadline(7月30日)”,甚至把王总说的“别等问题爆发再救火”转成“需建立前置风险预警机制”,专业度直接拉满。我那天导出纪要改了两句就发群里,领导回复“整理得很清晰”,我偷偷笑—其实我就改了个标点。

多语言+方言识别

对我这种经常和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客户打交道的人来说,多语言+方言识别简直是救星。上周和福建客户谈合作,客户一开口就是“咱们这个项目,闽南语说‘虾米代志’要先理清楚”,我正皱着眉想“虾米代志”是啥,屏幕上已经跳出来“什么事情”;还有次和美国客户视频会,我开了“中英实时互译”,客户说“ We need to confirm the delivery date by next Monday”,AI同步转成“需在下周前确认交付日期”,我不用手忙脚乱翻词典,还能事后导出双语纪要—客户后来问“上次说的交付时间是不是下周一?”,我直接把双语版甩过去,对方秒懂。

本地文件上传语音转文字&多语言互译

最让我惊喜的是AI问答+二次创作。

上周整理纪要时,我突然想不起“王总提到的Q3渠道投放重点是哪几个”,直接点界面上的“AI助手”,输入问题,它很快就把王总说的“抖音、小红书、本地生活号”挑出来,还附了原文片段;更绝的是写周报——我把纪要导入AI,说“帮我生成周报里的‘会议跟进’部分”,它直接写出“本周参与部门Q3战略会,核心需推进:1. 用户留存率提升计划(责任人张姐,7月30日前提交方案);2. 渠道投放重点锁定抖音等3个平台(需与市场部联动)”,我加了点自己的执行细节,周报5分钟就搞定了,以前写这个部分要抠半小时措辞。

讲真,这些功能能这么好用,背后的技术是真的扎实。

比如双麦克风降噪,我上周在咖啡厅和客户谈事情,旁边有桌人在聊下午茶,我本来怕杂音影响转写,结果打开听脑AI,它像装了“声音过滤器”一样,只收我们的对话,旁边的“这个蛋糕好吃”完全没进文字里。后来查了才知道,它用主麦收人声,副麦专门抓环境噪音,算法再把噪音抹掉,所以转写出来的文字干干净净,没有乱码。

还有动态增益调节,上次和小声的同事对接,她说话跟蚊子似的,我凑过去才能听清,结果听脑AI居然自动把收音灵敏度调高了,她的“这个数据要再核对一遍”一字不差转出来;

DeepSeek-R1技术更牛,我对比过某款常用转写软件,上次转写“战略目标”,那软件写成“站略目标”,听脑AI从来没犯过这种错,准确率说是95%+,我用下来感觉根本不止—最近10次会议转写,就1次把“供应链”写成“供链”,还是因为我说话太快吞了字。

现在我用听脑AI的场景早就不止开会了:上周听职场播客,我开着它转写,把“如何提升职场沟通效率”的3个技巧直接导成笔记;陪朋友去医院,医生说的专业术语我记不住,用它录下来,事后转成文字慢慢看;甚至我妈跟我吐槽家常,我用它录下来,转成文字存着,想她的时候翻出来看,比语音更有温度。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它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真的解决了我日常的“小崩溃”。比如记不住老板的重点、整理纪要的繁琐、和方言客户沟通的障碍。以前我总觉得“AI工具都是花架子”,直到用了听脑AI才明白:好的工具不是取代你,而是帮你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上。以前我要花1小时整理纪要,现在用这1小时想“怎么推进项目”;以前我要翻词典应对外国客户,现在用这时间想“怎么优化方案”。

昨天和实习生聊天,她问我:“姐,你觉得听脑AI未来能做什么?”我想了想,比如结合视频会议软件,直接同步转写;比如支持更多少数民族语言,帮更多人解决沟通问题;甚至能自动生成行动项提醒,比如“王总说的方案要在7月30日前提交”,它直接弹通知给我。不过现在的功能已经够我用了,毕竟“解决当下的痛点”,才是最实在的价值。

说真的,如果你也经常被记笔记、整理内容搞得头大,也许可以试试听脑AI。不用学复杂操作,打开APP点“录音”就行,界面简洁得像微信聊天框,新手也可以很快上手。我现在手机里别的转写软件就留了它——毕竟能把“麻烦事”变“轻松事”的工具,才值得长期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