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手别乱买!水仙、肉桂、大红袍,入门岩茶原来有这些讲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朋友心血来潮想考驾照,来问村姑陈的意见。选C1还是选C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朋友心血来潮想考驾照,来问村姑陈的意见。

选C1还是选C2?

想起网上的一句玩笑话,顺嘴说给她听。

“世界末日来临,路边刚好有一辆手动档的车,可惜你是C2驾照。”

虽说现在手动挡的车不多,但不少人还是秉持着技多不压身的原则选了C1。

学得更全面,难度也更大。

其实开车的原理基本相通,掌握了手动档,自动档基本也能轻松上手。

学茶亦有相似之处。

先喝懂一类茶的基本风味,再喝同品类茶的其他茶,更容易领会其中的变化与层次。

在武夷岩茶复杂的谱系中,水仙、肉桂和大红袍,无疑是三位最负盛名的当家花旦。

但也正因它们名气响亮,都顶着岩茶的光环,许多新茶友常在选择时犯难。

该从哪一种开始喝?它们喝起来到底有什么不同?

对此,村姑陈做了如下梳理。

《2》

要想做出选择,得先了解一下这三位花旦各自的脾气。

水仙在岩茶里,像一位性情温和的大家闺秀。

它的特点就是“醇”。

香气是清雅的兰花香,幽远不张狂。

茶汤入口,顺滑、柔和,几乎没什么刺激性。

咽下之后,能感受到绵柔的回甘。

年份老一些的水仙,还能喝出类似老木头散发出来的木质香,一般被称为“丛味”。

水仙的产量在岩茶里相对较大,工艺也十分成熟,所以有不少价格亲民的,称得上平易近人。

而肉桂,似乎与水仙截然相反。

它的风格非常“霸道”,最标志性的香气就是桂皮香,气味辛锐,很有穿透力。

除了桂皮香,它还会呈现出花香、果香等多种香型。

茶汤滋味感强烈,很有力度,甚至会感觉略带一点刺激性。

这种强烈的风格,一喝就能记住。

大红袍,是曾经最声名在外的岩茶。

现在市面上我们能喝到的大红袍,绝大多数都是拼配茶。

制茶师把不同品类的岩茶,按照一定的比例拼配在一起,取长补短,以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风味。

一款好的大红袍,香气是富有层次的,滋味是醇厚饱满的,各种风味融合得恰到好处。

《3》

那么,新手具体该怎么选呢?

其实,不用想得太复杂,对号入座,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好。

如果刚开始喝茶,或是口味比较清淡的茶友,首推水仙。

水仙的香气清幽,不霸道,茶汤醇和柔顺,刺激性最小。

它不会用强烈的味道冲击你的味蕾,而是让你慢慢接受岩茶独特的风味。

新手喝岩茶,最好从普通水仙喝起。

那些树龄很高的老丛水仙,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盲目追老容易踩坑。

如果对岩茶的风味有了基础的认识,不再满足于柔和的体验,便可以大胆尝试肉桂。

肉桂的个性鲜明,辛锐的桂皮香和霸道的滋味,会带来强烈的冲击。

新手喝肉桂,一时间可能不太适应它的直接,需要多喝、多品。

再说大红袍。

它不像水仙那般极致的“醇”,也不像肉桂那样突出的“香”,它的平衡感做得很好。

对于新手来说,喝一款品质不错的大红袍,可以帮你了解标准的岩茶风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但,也正因为拼配的复杂性,新手喝不同的大红袍,可能会感到些许迷茫。

因为每一家品牌拼配大红袍的比例不同,风味自然也不相同。

新手喝大红袍,可以先从“纯种大红袍”奇丹开始。

它是纯料而非拼配,风味更稳定。

《4》

选好了茶,先别急着喝。

对于刚开始学喝岩茶的茶友,看完下面几个小建议,能少走不少弯路。

第一,从入门级的茶叶开始,不要盲目追求名山场。

牛栏坑、马头岩这类名号如雷贯耳的核心山场,产出的茶品质极佳,但产量也非常稀少,价格自然十分高昂。

新手贸然去追求这些,一来经验不足,难以充分欣赏它的风味。

二来市场上的名优茶真假难辨,很容易交出不必要的学费。

第二,尽量选择有口碑的品牌。

一个有信誉的商家或品牌,至少能保证茶叶的产地和工艺不出错。

虽然茶叶可能不是最顶级的,但至少能让你喝到岩茶标准的风味,避免劣质茶危害身体。

第三,冲泡方法很重要。

再好的茶叶,也需要正确的冲泡方式才能展现其风味。

泡岩茶,推荐使用白瓷盖碗。

它不吸香,不夺味,能最真实地呈现茶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

同时,一定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才能充分激发岩茶的芳香物质和养分。

《5》

以村姑陈十余年的喝茶经验来说,喝懂一款茶,无法一蹴而就。

喝一口水仙,不一定能完全懂得它的醇。

喝一杯肉桂,也不会立刻喝懂它的劲道。

它需要认真与耐心。

小口慢品、对比着喝,味蕾对茶叶风味的记忆才会越来越清晰。

所以,请茶友们无畏地向前吧。

不断积累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