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科研大战升级!国货美妆为何猛攻国际期刊?

美妆科研大战步入“深水区”。近年来,中国美妆企业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表现日益亮眼,这一趋势在专业领域已形成显著现象。比如,

美妆科研大战步入“深水区”。

近年来,中国美妆企业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表现日益亮眼,这一趋势在专业领域已形成显著现象。

比如,第35届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相关数据便给出了有力印证:中国美妆企业在Poster展示环节入选数量跃居首位,Podium学术演讲数量也仅次于东道主法国,稳居全球第二。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美妆品牌科研进阶之路从边缘走向聚光灯下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其科研实力正以惊人速度铺展开来。

曾几何时,中国化妆品市场被国际巨头牢牢占据,国货品牌只能徘徊在中低端市场。缺乏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原料、产品同质化严重,成为制约国货崛起的三重枷锁。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成分党崛起、新法规实施,以及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国货美妆品牌意识到,唯有科研才能打破天花板,实现真正的品牌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于仅做渠道和营销的高手,而是纷纷投身实验室,用一篇篇学术论文、一项项专利技术,宣告中国美妆科技时代的到来。

美妆头条记者观察到,百雀羚、谷雨、花皙蔻、完美日记、溪木源、HBN、毕生之研、优时颜等众多国货美妆品牌研究成果频登国际顶刊,他们正在用一场轰轰烈烈的“科研突围战”,改写全球美妆产业的竞争格局。

多个国货美妆加码科研

论文频登国际权威期刊

近几年来,国货美妆品牌纷纷公布科研成果,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作为技术背书。

这些论文期刊正在成为美妆品牌的新宣传点。

今年5月,HBN发布的论文《LipidIN: a comprehensive repository for flash platform-independent annotation and reverse lipidomics》被收录在三大顶尖科研期刊之一《Nature》旗下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此外,HBN还在化学领域TOP级国产期刊和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旗舰期刊等发表了近40篇论文,覆盖皮肤衰老机制、美白活性物、屏障修复、透皮吸收及新原料开发五大维度。

▲来源:中国知网截图

2024年,谷雨携前沿科研美白成果登陆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成为首个登上《Nature》的国货护肤品牌。2025年,谷雨核心成分“极光甘草”研究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JCR 1区,影响因子5.6)上发表。

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布局,与国内外23家权威科研机构合作,取得众多科研成就,发表了20多篇抗衰老相关专利和文章。这其中就包括与中山大学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与《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两大科学权威期刊参与发表的两篇重磅文章。基于此突破性科研成果,完美日记重磅升级第二代仿生膜科技Biotec™,并运用于彩妆及护肤产品中。

▲来源:中国知网截图

花皙蔻主理人韩婕珺、花皙蔻创始人龚天贵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上发表了《Protective effect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allus extract in skin through anti-inflammation and repair UVB-induced damage》(牡丹愈伤组织在化妆品抗衰领域的应用研究)的专业论文。蜜思肤其自主研发的抗衰老独家科技成分“蜜普粒”(即一种线粒体抗衰脂质体)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成功发表于国际核心SCI期刊《Cosmetics》。

▲来源:网络

“目前发布了30多篇论文,围绕核功效活性物、配方工艺、产品临床研究等方向。”毕生之研市场部相关人员表示,相关文章以 SCI、国内外美妆、医学、生物化学类期刊为主,比如《Materials Today Bio》《中国医疗美容》、《日用化学品科学》等。

▲来源:品牌方

麦吉丽首席研发官杨帆博士向美妆头条透露到,麦吉丽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已发表于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Skin Research & Technology等八大国际权威期刊,以及《香料香精化妆品》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研究领域涉及皮肤微生态、透皮递送技术、产品临床功效研究、神经美容、AI技术以及核心成分麦肤因的作用机制和配方应用研究等方面。今年下半年,麦吉丽围绕王牌成分麦肤因的抗老研究,又接连发表4篇高质量SCI国际学术论文。

此外,百雀羚、溪木源、优时颜、海龟爸爸等众多本土品牌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上频频崭露头角。这条科研之路,是一条从仰视到平视,再到敢于引领的进化之路。

深耕原料和技术领域

用实际行动打破刻板印象

在翻阅各大国货美妆品牌发表的科研论文时,一个清晰的战略图景浮现出来,它们的研发资源集中在原料和技术创新两大核心领域,并积极布局抗衰老、美白、修护等赛道。

这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技术、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战略性选择,更是国货品牌从市场追随者向技术引领者转型的深层布局。

过去,国货美妆常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如今,本土美妆品牌正用实际行动打破这一刻板印象。从发布的科研论文来看,它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成分复配,而是深入原料研发的源头。这种转变背后,是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新审视。

当然,与国际巨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相比,国货美妆的科研之路才刚刚起步。但令人欣喜的是,它们已不再满足于当下,而是开始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从仿制到创新,从引进到自研,这条路径虽然艰难,却是国货美妆实现品牌升维的必由之路。

可见,在化妆品行业全球化的竞争中,国货品牌正用一篇篇学术论文证明着自己的实力与决心。科研投入虽然漫长而孤独,但正是这条道路,将引领国货美妆走向真正的创新与卓越。

科研大战步入“深水区”

“游戏”规则被重新书写

当一众国货美妆品牌不约而同地加大研发投入,美妆行业的新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

那么美妆品牌为什么集体涌向国际期刊呢?背后有三大深层逻辑:

从品牌自身来看:卷科研是突破竞争困境、重塑形象的核心路径。过去,国货美妆常陷入平价替代的标签困局,靠营销流量吸引消费者,却难建立长期信任。而科研与论文恰恰提供了破局关键。对于当下的美妆品牌而言,科研论文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炫耀,而是链接消费者信任的桥梁,是从网红品牌走向长久品牌的必经之路。

从市场拓展角度:卷科研是抓住新消费需求、打开增量市场的关键。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是营销即买账的群体,随着“成分党”“功效党”崛起,他们更愿意为有科研支撑的产品买单。

从行业层面看:国货集体卷科研正推动整个美妆行业的技术进步。过去,国内美妆行业长期依赖进口原料与技术,行业标准由国际品牌主导。这种集体性的科研投入,不仅提升了国货整体的技术水平,更让中国美妆在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化工学院/化妆品产业学院副教授祝宝福博士向美妆头条记者表示,国货美妆集体卷科研背后的推动因素,主要是消费者“需求升级”及“消费者信息对称化”的加强。

其目的主要有三:

第一,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科研创新,开发出更具功效、更安全、更环保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升品牌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第二,树立品牌形象。加大科研投入可以帮助国货美妆摆脱 “重营销” 的刻板印象,树立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粘性。

第三,推动行业发展。企业的科研创新成果可以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美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货美妆崛起。

上述杨帆也透露到,国货美妆集体卷科研背后,是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提升、资本的助力、政策的支持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在推动。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为了脱颖而出,必须靠创新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而科研投入就是关键。

针对越来越多本土美妆品牌亮相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杨帆认为,一方面是IFSCC的专业性和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所认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美妆品牌的科研实力也在逐步崛起,可以极大地提升品牌的国际性学术权威形象。此外,对于有美妆出海需求的品牌,IFSCC大会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个人感觉这是本土品牌科研自信的体现,也是本土品牌走向国际的一个起点。”蜜思肤化妆品创始人郑久炎讲到,国际顶刊是全球公认的权威舞台,能让本土很多品牌的研发成果接受最专业的检验。这两年蜜思肤和很多优秀的本土品牌科研成果陆续亮相IFSCC大会,感触特别大。他认为这既是与国际对话,也是向世界证明中国品牌的科研实力。

针对国货美妆集体卷向科研,郑久炎认为有三大核心推动力。一是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他们不再只看概念,而是追求有科学依据、靶点明确的精准有效产品;二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只有硬核技术才能真正精准解决用户肌肤问题,才能建立真正的品牌护城河;三是供应链体系的成熟及资本的推动,为研发提供了支撑。最终目的我觉得都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建立企业竞争壁垒。

毕生之研市场部相关人员也认为,是三大主要原因在推动国货美妆集体卷科研。第一,消费者认知提升;第二,行业营销同质化与价格战;第三,品牌需要长期且健康发展。他表示,科研上的持续投入,最终是为了产出好的产品,带来好的口碑和复购,反哺更多的研发投入让品牌能够持续创新迭代,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广州某代工厂负责人透露到,近几年来,明显感觉到国产品牌对于科研的态度有所变化,这不仅仅是重视科研这么简单,背后是深刻的行业变局。它标志着行业正集体告别“流量为王”的短期竞争,转向“内功为王”的长期主义。

可见,国货美妆卷科研的背后,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当品牌不再将精力聚焦于流量炒作,而是沉下心做研发、写论文,中国美妆才能真正摆脱“跟跑者”的身份,迈向“引领者”的新阶段。

论文热背后

真科研还是伪科学

众多美妆品牌通过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的方式展现科研实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货品牌崛起的有力注脚。

然而,在论文热背后仍需冷静辨别,哪些是真正的科学探索,哪些只是营销包装下的“伪科研”?

细究发现,部分品牌虽宣称有论文加持,但其研究往往停留在体外实验或初步机理阶段,缺乏临床验证与实际应用支撑。有些品牌甚至通过合作实验室挂名发表,或片面解读结果,以营造科技感。

▲来源:自制

更值得警惕的是,伪科研的危害远不止于误导个体消费者。对行业而言,伪科研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认真投入研发、耗时数年完成临床实验的品牌,反而可能被伪科研品牌以更低成本抢占市场;对国货整体形象而言,若海外市场发现部分品牌的顶刊论文只是营销噱头,会连累真正有技术实力的品牌出海,降低中国美妆的国际信任度。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医学博士颜江瑛就曾在2025CAME上表示,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坚持,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而不是概念化、简单化和噱头化。纵观全球化妆品行业巨头,其核心竞争力无不建立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研发投入上。真正的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沿着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究再到产业实践和市场应用的完整路径扎实前行。

祝宝福也直言,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目前行业存在一定泡沫的迹象。例如:部分企业存在跟风研发的现象,一些热门成分的研发并非基于真实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而是为了追赶潮流、迎合市场。同时,行业存在标准缺位、夸大营销等问题,部分获奖证书的权威性存疑,这可能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对科研成果的信任度降低。

但他同样认为,科研内卷对于行业发展、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研发投入来看,主流国货美妆的研发费用率已经不低于国际大牌水平,这表明国货美妆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而且,科研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这些都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郑久炎透露到,科研内卷是否存在泡沫关键看如何理解泡沫,比如一些缺乏实质及市场验证的“概念”和“技术”,很容易脱离产品应用和用户体验的研发,如果算泡沫的话那可能还是存在一点点泡沫。“但我觉得这是中国企业科研进步的必经之路。如果存在泡沫那也一定会越来越少,因为真正成熟的科研一定不存在泡沫,每一步一定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痛点为核心,我相信中国的科研一定会越来越强。”

上海某新锐品牌负责人也透露,不少国货美妆品牌,一心埋头编织科技营销故事。其科研投入并非指向真正的技术创新,而是致力于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更具说服力的销售话术。

可见,国货美妆的论文热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只有当品牌能够沉下心来做好基础研究,构建体系化的研发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国货美妆的科研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热潮下的冷思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国货美妆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但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研发投入与回报周期不匹配。一款新成分或新技术从发现到应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对于多数仍处于爬坡阶段的国货品牌而言,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能否换来相应的市场回报,仍是未知数。

顶尖科研人才短缺。化妆品研发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国内高校相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还存在脱节,难以快速输送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实验室成果与规模化生产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如何将学术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化产品,是多数品牌面临的难题。

同质化竞争隐现。目前多数品牌仍聚焦于相似赛道(如抗衰、美白、修护),且研究靶点高度集中。如何在共性领域中做出真正差异化的技术,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法规与消费者认知仍需同步完善。虽然《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实施后推动了行业科学化进程,但消费者对科学护肤的认知仍易被片面信息误导,甚至被一些夸大宣传所利用。

“最大的挑战是创新的同时如何平衡成本问题。”祝宝福透露到,许多实验室技术,或者说基础研发很难实现的最大障碍是成本的控制,或者说是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平衡问题。而基础研发的核心难题在于原料创新的困难,化妆品原料创新需要深厚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但目前国货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原料的生理活性、作用通路、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此外,新原料的应用转化也面临诸多难题,如中国特色新原料备案存在挑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毒理测试和验证。

深耕美妆行业多年的专家则认为,论文不是终点,因为科研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品牌需要沉下心来,尊重科研规律,才能真正赢得长久尊重。

结语

科研是长期主义的竞争

不是热点的追逐

国货美妆品牌的科研论文热,标志着行业正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从流量竞争转向技术竞争。

然而,科研不是一场可以速成的竞赛,它需要企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基础研究上持续投入,在转化应用上精益求精。唯有将论文写在产品上、将技术落在体验中,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在全球美妆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国货品牌不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能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引领技术方向,甚至将中国成分、中国技术输出全球,这才是中国美妆科研的真正胜利。

本账号转载的新闻内容,转载至i美妆头条。转载仅为向用户传递多元行业信息、拓宽信息视野,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活动。 转载内容的版权、著作权归原新闻发布方及原作者所有,本账号不主张、不享有相关知识产权权益,亦不代表对内容观点、真实性、准确性的认同或背书。 用户需自行核实内容真伪,因依赖转载内容导致的决策失误、权益受损等损失,本账号不承担法律责任;若内容涉嫌侵权、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请版权方或权利人及时联系,本账号核实后将立即删除。

投稿/合作联系:1881928792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