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公募基金投研转型“工业流水线”,多家公司交出亮眼答卷

工业化的实质,是团队化、平台化,是追求基金收益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可复制。2025年5月,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

工业化的实质,是团队化、平台化,是追求基金收益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可复制。

2025年5月,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行业转型的号角已然吹响。“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成为发展方向: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平台式”旨在打破手工作坊模式,沉淀共享投研资源;“一体化”促进投研、风控等环节协同;“多策略”则通过多元组合降低单一风格风险。

在此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响应政策号召,迅速按下转型“加速键”。在投研体系重构上,行业普遍打破传统的资源壁垒,批量搭建跨部门共享的投研中枢——超八成基金公司已启动投研资源整合计划,将分散在各投资条线的研报、数据模型、行业跟踪框架等核心资产,纳入统一数字化平台管理,实现宏观研究、行业分析、风控参数的实时共享与复用,从根本上解决客户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的风格漂移、超额波动大、业绩不可预期等三大痛点。

01

从“手工作坊”到“精密制造”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基金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一直是投资者的“痛点”所在。

针对投资风格、超额波动、业绩预期等行业共性问题,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工厂式管理方法,使之尽可能达到相对稳定,就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阿尔法。

近年来,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转变,对于基金产品的稳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种转变,对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催化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在过去许多年,投资是一门依靠基金经理“经验和盘感”的“手艺活”,而手艺活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复制,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良率那么稳定。因此,要实现Alpha的稳定性和胜率提升,就得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对待它。

工业化绝不是贬义,如今的工业化早已不只是单纯的“机械化”。在基金投研领域,这一实践需要结合专业化研究和智能化工具,在此基础上解决组织协作问题。在投研体系中,工业化的核心在于“投资理念与投资流程的一致性”。当一个理念诞生后,提升其在组织内的传递速度与落地能力是关键所在,包括如何被清晰表达、被团队理解、被执行体系吸收等。

2024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到今年《行动方案》出台,“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转型方向直指这一困境的核心——唯有构建靠体系支撑、靠团队发力的模式,才能让行业实现从“手工作坊”到“精密制造”的跨越,真正回归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本质。

02

探索投研体系稳健可持续

公募基金行业正积极探索多维度路径,构建更稳健的投研生态。一是推动投研向工业化与平台化转型,以体系化能力保障业绩稳定性;二是建立多基金经理共管制度,借能力圈互补分散个体风险;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向指数化倾斜,通过指数增强基金、FOF等工具降低对主动管理的依赖。

在三条转型路径中,构建平台式投研体系已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既直指行业痛点,更是公募基金回归长期价值创造本质的必然选择,多家基金公司的实践已形成典型示范,中欧基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近年来,中欧基金不断探索资管行业的“工业化”道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资管经验和最佳实践,在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下,通过专业化分工、流程化协作,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欧基金用工业化思维重构资管价值链,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投资决策,实现资管行业真正的生产方式变革。

如何面对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阿尔法,成为近年来业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欧基金的解法是打造投研体系“工业化”,以“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为核心打造了“中欧制造”模式。具体来看,专业化通过精细化分工,让投研人员深耕细分领域形成领先市场的“洞见”,夯实研究深度;工业化以“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四大车间的标准化流程重构资管价值链,配套MARS多元资产配置工厂,实现方案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破解风格漂移等痛点;数智化则将人的经验与判断固化为数据资产,通过数字化存储与智能化模型提升全流程效率。

天弘基金通过TIRD平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量化模型,将研究、投资、风控全链路数字化,把主观判断转化为量化数据节点。其平台通过“留痕-反馈-复盘-迭代”机制,让研究员无需手动盯盘,效率提升显著。

中银基金则打造了“知宏观、通中观、晓微观、善交易”的四层研究体系,建设并打造了满足投研人员日常研究工作以及策略配置工作的一体化智能投研平台,给行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数据显示,其打造的预测模型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变动预测准确率超75%,对宏观指标预测R-square值超0.9,充分体现体系化研究的精准性。

03

业绩稳定性的实证检验

任何投研体系的价值,最终都要靠业绩来检验。

中欧基金的“工业化”投研体系在业绩稳定性上的实证成效,可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在主动权益领域,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欧基金在13家权益类大型公司绝对收益业绩榜中,近一年业绩排名第2,近十年业绩排名第4。中欧基金旗下有9只权益类基金在近一年的排名均进入同类型前5%。

在固收领域,中欧基金更是保持了业绩的长期连续。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基金在14家固定收益类中型公司绝对收益业绩榜中,固定收益投资能力同类排名第1,近七年同类排名第3。

从长期主义视角来看,中欧基金整体业绩之所以能保持这样的一致性,正是源于投研流程的标准化拆解与团队协作机制。而这种体系支撑,在公募行业并不缺少实证检验。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弘医药创新A近一年收益率达38.88%(同期业绩基准19.87%),这一亮眼的投资业绩背后,与TIRD一体化投研平台的支撑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嘉实基金也专注深度投研研究,不断围绕客户需求和国家战略适时打造更多主题行业主被动产品,并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2025年一季度末,嘉实基金主动权益基金有多只产品跻身同类TOP10。其中,嘉实绿色主题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66.0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69%。

中欧基金“工业化”体系追求可持续的阿尔法,天弘基金TIRD平台重塑投研基因,嘉实基金深度投研驱动净值增长,这些亮眼的业绩表现并非偶然发力,而是平台化、工业化投研体系支撑下的必然结果。这不仅印证了体系化投研对保障业绩稳定初见成效,更为公募行业高质量转型提供了范本。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