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一中班主任漆国芳解散“清北团队合作群”的鼠标点击声,瞬间点燃全网怒火。当三名尖子生拒绝报考清华北大相对冷门专业,转而选择复旦、交大的热门领域时,漆老师在群聊中悲愤写下:“此生不忘22209班,来生不记朱、涛、夏!”更控诉学生让学校“100万的付出化为乌有”。舆论狂欢式讨伐老师时,一个关键事实被刻意忽略:这三个被特殊资源浇灌的“天之骄子”,正在上演教育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当普通学生在拥挤的教室听课时,这三名尖子生在享受什么待遇?
百万级资源垄断:学校公开承认投入超百万专项资源,为“清北苗子”开设小灶课程、假期特训、专家辅导。这些资源抽干了本应普惠的教育经费,却集中灌溉在少数几人身上。
特权群聊的VIP待遇:那个引爆舆论的“清北团队合作群”,实则是校方为尖子生定制的绿色通道——招生办老师直接对接、学科专家随时答疑、班主任全程陪跑。普通学生连群门槛都摸不到,他们却在特权温室中被精心培育。
全校资源的倾斜供养:漆老师带病陪考、教师团队“倾情陪伴”,全校师生期待都押注在几人身上。当其他学生自习室熄灯时,他们的补习室灯火通明。
讽刺的是,当这些特权被榨取殆尽,三名学生却在志愿表上轻描淡写地写下“凭啥听你的?”,转身投向复旦金融、交大人工智能的热门专业怀抱。既得利益时沉默不语,付出代价时高喊自由——精致利己主义的算盘打得震天响。

学生支持者鼓吹“专业优先”的合理性,却刻意掩盖三个残酷真相:
清北录取的隐性契约:县级中学的生存法则残酷而现实——学校用百万资源赌清北录取率,学生用名校光环换人生跳板。当三名尖子生理所当然地吞下资源,却在最后关头撕毁契约,本质是过河拆桥的背叛。
百万投入打水漂的代价:漆老师怒吼“百万付出化为乌有”,绝非夸张。县级中学的清北率直接关联财政拨款、招生质量、教师奖金。三名学生的“理性选择”,可能让下届学弟妹失去竞赛经费、实验室设备、特级教师资源。
践踏师者真心的冷血:当事学生同班同学现身说法:漆老师“无论尖子生还是普通学生,都给予足够关心”,解散群聊只是情绪失控。而当老师三年心血被弃如敝履,学生竟在社交媒体嘲讽学校付出“徒劳无功”。功利心已吞噬基本人性。
更荒诞的是,他们一面抢夺清北培养资源,一面又贬低清北冷门专业。若真志在热门专业,当初为何挤占核物理、护理等方向的培优名额?既要特权又要自由,天下哪有双全法?

当圣母派高呼“学生有权选专业”时,故意混淆了基本逻辑:
资源分配的权利义务对等性:普通学生未占专项资源,自然拥有绝对志愿自由;但吃尽特权的尖子生,必须承担清北冲刺的对应义务。否则就是对教育公平的践踏——普通学生供养资源,特权生独占利益却不兑现集体期待。
契约精神是成人社会第一课:三名学生已年满十八岁,在知情前提下接受特殊培养,等同于签订隐形契约。临门一脚毁约,若在企业界就是违约金诉讼,在教育界却包装成“勇敢追梦”?巨婴心态不该被鼓励。
精英更需担当的朴素真理:社会规律从来清晰——享受越多资源,责任越重大。今日他们为“30万年薪”抛弃清北承诺,明日就可能为更高薪水泄露国家技术。无担当的精英比庸才更危险。
群聊解散那晚,漆老师写下“职业教育的失败”时,真正失败的岂止是教师?三名学生用背叛给学弟妹上了一堂毒课:如何精准榨取资源后翻脸不认账。更可悲的是,当明年瑞昌一中清北培优班关停,寒门学子失去最后一根跃升稻草时,那些欢呼“学生胜利”的圣母可会为教育公平的坍塌负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