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万元级汽车市场,“选油车还是新能源”的讨论曾困扰无数消费者,而比亚迪用实打实的市场表现给出了答案。2024年,这家车企卖出超400万辆新能源车,营收突破7700亿元,净利润约400亿元,在新能源赛道上稳稳占据头部位置。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从产品布局、盈利模式、产业链卡位等维度,解析比亚迪的商业逻辑与竞争优势,为读者呈现其在价格战与出海浪潮中的发展态势。
一、产品定位:精准锚定刚需市场,覆盖多元用户需求
从用户视角来看,比亚迪的产品布局始终围绕“可负担的省心通勤工具”展开,精准命中不同场景下的核心需求。其价格带从六七万元的海鸥纯电小车,到二十多万元的宋PLUS插混SUV,覆盖了代步、家用两大主流场景,完美适配油价波动、限行政策以及二三线城市充电设施逐步完善的现实约束。
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中,插混车型(DM-i)占比略高,这一现象印证了“既要低成本,又要续航无焦虑”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需求——插混车型以电驱为主、油作兜底的特性,恰好解决了用户对长途出行的顾虑。
2025年,比亚迪单月销量曾出现罕见同比回落,主要受插混细分市场短期承压影响,但整体仍处于高基数下的稳定震荡区间,未动摇其在刚需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盈利模式:垂直整合+规模效应,破解“降价不降配”难题
比亚迪的盈利逻辑可概括为“整车业务为基石,多元业务做补充”,核心竞争力在于“垂直整合+平台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1. 垂直整合降低外部依赖
比亚迪实现了电池(刀片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供,无需依赖外部供应商,从源头掌控成本。以刀片电池为例,其不仅具备高安全性与高性价比,还能通过持续迭代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比亚迪还将电池作为模块化产品对外供货,甚至与竞品车企合作,形成“自供+外供”的双重收益模式,这在全球车企中较为罕见。
2. 平台化摊薄生产成本
通过车型平台化策略,比亚迪实现了不同车型间零件的通用化,随着销量规模扩大,固定成本被持续摊薄。例如,秦PLUS插混车型将入门价拉至七万多元,海鸥纯电车型下探至六万元级,直接击穿了传统油车的价格护城河。这种“降价不降配”的策略,看似牺牲了单车利润,却通过高周转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实现了“薄利多销”。
3. 收入结构与利润表现
2024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占营收近八成,全年营收约7700多亿元、净利润约400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仍增长两成多,但单季利润出现波动,这一现象反映出“以价换量”策略的阶段性代价。
此外,电池外供、储能业务、零部件销售等“第二增长曲线”正在逐步发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利润补充。
三、产业链卡位:“上游+中游”双重布局,巩固行业地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渠道”三大环节,比亚迪通过“上游+中游双重卡位”,构建了深厚的行业壁垒。
1. 上游:降低原材料敏感度,拓展外供市场
上游环节涉及锂盐、磷酸铁、隔膜等原材料,比亚迪通过自研刀片电池,降低了对特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同时,将电池打造成可对外输出的模块化产品,与国际零部件商及车企建立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议价能力。
2. 中游:一体化生产提升集成能力
中游聚焦整车与电池系统集成,比亚迪实现了电池、电机、电控与整车的一体化生产,系统集成能力领先行业,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还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3. 下游:搭建全球渠道网络
下游环节以“经销为主+自营补位+海外合伙人”模式推进,国内渠道覆盖广泛,海外市场则加速在欧洲、南非等地铺店。从行业地位来看,2024年比亚迪年度销量在中国总体汽车市场居前;2025年上半年,按全球品牌统计,其插混+纯电合计份额接近两成,位列全球第一;电池装机量方面,与宁德时代形成“双寡头”格局,2025年上半年两家合计占据全球超五成装机量。
四、风险与应对:直面价格战与出海挑战,构建缓冲机制
1. 核心风险点
· 价格战与渠道压力:行业价格战可能侵蚀单车利润,渠道库存管理不善还会影响现金流,需重点关注“单季毛利率”与“经销库存周转天数”;
· 海外政策与投产风险:海外市场面临关税壁垒与本地化审批门槛,新工厂投产节奏若延迟,可能影响规模效应释放,需跟踪“海外工厂准入时间”与“首车下线节点”;
· 成本波动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与汇率波动可能推高成本,需关注“电池材料现货价格”与企业对冲措施。
2. 应对策略
面对国内价格战,比亚迪采取“向下巩固+向上追赶”策略:以更低的整备成本守住普及型市场,同时通过平台升级追赶智能化体验;海外市场则以“本地建厂+经销协同”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逐步积累口碑。此外,电池外供与储能业务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应对单一业务风险的“缓冲垫”。
五、未来前景:三种情景下的发展信号
基于当前行业态势与比亚迪的布局,其未来发展可分为三种情景,各有明确的跟踪信号:
· 保守情景:国内价盘持续下探、经销网络修复缓慢,海外投产与认证进度偏慢,触发信号为“单月销量连续下滑”“海外交付占比停滞”;
· 基准情景:国内低价带保持份额,二线城市渗透提高,海外按节点投产,渠道经验逐步累积,触发信号为“海外零售网点稳步扩张”“新一代刀片电池装机爬坡”;
· 乐观情景:海外本地化落地顺利、欧土产能与渠道协同带来成本下台阶,电池外供放量,储能新增项目带来第二增长曲线,触发信号为“海外单车毛利回升”“储能出货同比快速增长”。
六、给创业者的启示
比亚迪的发展路径,为创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经验:
1. 核心部件平台化:先通过通用化降低业务复杂度,再推进技术创新,避免陷入“重研发轻落地”的困境;
2. 精准切入主力市场:用“够用体验+极致定价”打开需求,依靠自然流量积累用户,而非依赖短期营销;
3. 重视长期研发投入:将研发费用化视为长期主义的“考卷”,通过技术迭代驱动成本下降,构建核心竞争力;
4. 出海策略循序渐进:先搭建渠道与售后体系,再逐步扩大品牌声量,避免“重扩张轻运营”;
5.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对外供货、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分散单一产品风险,增强企业抗波动能力。
声明
本文依据公开信息撰写,仅用于商业逻辑分析与认知拓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的企业数据、业务布局、行业趋势等内容,若因信息更新或官方调整出现偏差,以比亚迪官方发布内容为准。
关注【硬核创业者】,纯交流,不涉及任何商业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