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马上到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趁着这个假期进行亲戚聚会、朋友小酌等活动。
也免不了会喝酒。不少人觉得 “喝酒图热闹,不用太讲究”,结果要么说错话得罪人,要么喝多失仪坏关系。
其实酒桌讲究 “得体”,不管和谁喝,记住这 4 条规矩,既能喝得舒心,又能留好印象,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敬酒先看身份,别乱了顺序”:尊重在前,不抢风头
酒桌敬酒,顺序是基本礼貌,核心是“尊重长辈、尊重上级、尊重主人”。
家庭聚会里,要先敬长辈,再跟平辈互动,别一上来就跟晚辈敬酒,乱了长幼次序;
职场聚餐时,得等领导先开场,再按资历从高到低敬,别越过上级先跟同事喝,显得没规矩;
朋友聚会中,谁组局谁是 “主家”,要等主家敬完酒,其他人再跟着敬,别抢主家的风头。
敬酒时还有个细节要注意:双手端杯,杯沿尽量比对方低一点,尤其是对长辈或领导,这是表达尊重的小技巧。
说话不用太客套,简单说句 “您多保重,我敬您一杯”“谢谢您照顾,这杯我干了”,真诚得体就好,没必要说一堆虚话。

二、“劝酒别硬劝,不逼别人喝”:喝好不是喝倒,留余地才长久
现在早不是 “劝酒越狠越热情” 的年代,不管关系多近,都别硬劝酒。
有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感冒、吃药)不能喝,有人要开车、要加班,这些情况都该理解。
别用 “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喝这点算什么” 绑架别人,喝好的核心是开心,不是把人喝倒,逼别人喝到难受,反而会让人记恨。
想表达热情也有温和的方式,比如主动问一句 “能喝多少喝多少,别勉强”“实在不能喝,喝口水也一样,心意到了就好”。
给别人留余地,自己也有面子,毕竟亲戚朋友、同事都是长期相处的,别因一杯酒伤了感情。

三、“酒话别当真,也别乱吹牛”:守住分寸,不惹麻烦
酒桌上容易 “喝嗨了口无遮拦”,但不管喝到什么程度,都得守住分寸。
别乱吹牛,说自己能办多大事、认识多厉害的人,万一别人真找你帮忙,办不成反而丢人。
别背后议论是非,同事的隐私、亲戚的家事,酒桌上人多口杂,话传出去很容易得罪人。
更别轻易承诺做不到的事,比如 “下次请大家去高档酒店”“你买房我借你钱”,说出口又兑现不了,只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
要是感觉自己喝得差不多了,话少点也没关系,别硬撑着 “活跃气氛”。
实在晕了,就说句 “我有点上头,你们聊,我听着就行”,既不扫大家的兴,也不会说错话失分寸。

四、“散场别先走,帮忙收尾显担当”:细节见人品,小事暖人心
酒桌散场时的细节,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不管哪种场合,别一喝完就拍屁股走人。
要是有长辈或同伴喝多了,顺手扶一把,帮着叫个代驾;桌上空酒瓶、纸巾乱糟糟的,主动收拾一下,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却能让人觉得你贴心有担当。
要是自己有事必须先走,一定要跟主家、长辈或领导打个招呼,说句 “我这边有点急事,得先撤了,你们慢慢喝,下次我请大家”。
别悄悄溜走,不然别人发现你走了,会觉得你 “不懂事”,没把大家放在眼里。

其实酒桌规矩,说到底就是 “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守住自己的分寸”。敬酒讲顺序是尊重,不硬劝酒是体谅,不瞎吹牛是守底线,帮忙收尾是显担当。
不管和谁喝酒,记住这 4 条规矩,不用刻意讨好,也不用勉强自己,既能享受喝酒的氛围,又能维护好身边的关系。毕竟酒只是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和身边人的情分,别让一顿酒,毁了本该长久的关系。
你在酒桌上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或者有什么实用的酒桌小技巧?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大家一起学习,把酒局变成愉快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