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清晨,辽宁葫芦岛一处码头出现匪夷所思的场景:多名中老年人将超市购买的袋装大米拆封后倾倒入海。视频中,白花花的大米形成“米瀑布”,参与者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叠加的字幕显示为佛教六字真言。一名短发女子边倒米边通话:“在海边,刚放生”,语气平常如日常问候。目击者称,其动作整齐虔诚,似宗教仪式,但追问动机时仅获“积德行善”的模糊回应。

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事件中倾倒的大米均为市售商品粮,部分疑似超市促销品。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禁止废弃食品,此举不仅违背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更涉嫌违法。网友痛批:“袁隆平院士毕生守护的粮食,竟成‘祈福道具’!”
潜在的生态灾难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出,大米含大量淀粉,入海后发酵会消耗氧气,导致局部水域缺氧,威胁海洋生物生存。若大规模投放,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此前同类事件中,温州、青岛等地均出现鱼类死亡或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涉事视频发布者被扒出系“放生专业户”,其账号记录显示:
7月25日曾在同一码头“放生”整筐螃蟹;
更早发布过放生泥鳅、乌龟甚至矿泉水的视频。类似荒诞行为近年频发:四川有人“放生矿泉水”称“净化水质”,青岛百人放生巴西龟被批“生态投毒”,湖南出现湘江倒米面油等。这些行为披着“行善”外衣,实则缺乏科学常识,甚至触犯《生物安全法》对放生外来物种的禁令。

官方定性:海洋与渔业局批评其“浪费粮食+污染环境”,码头已加装监控加强巡逻;
佛教协会:紧急声明“放生大米非佛教理念”,强调佛陀托钵乞食的传统,反对粮食浪费;
街道办:若连包装袋丢弃属污染,单纯倒米则属浪费,将核查追责。
五、反思:善意需理性,立法迫在眉睫事件暴露三大社会问题:
迷信行为裹挟“伪善” :参与者追求形式化功德,却忽视真实社会需求,如捐赠贫困群体;
科学素养缺失:大米发酵危害、外来物种入侵等常识未被重视;
监管漏洞:现有法律对“非常规放生”约束不足,网友呼吁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增设处罚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