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旦美国关掉GPS,全球导弹将一夜之间“变瞎”,这是真的吗?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一个令人担忧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如果美国关闭GPS系统,全世界的导弹都会变成无头苍蝇"。这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一个令人担忧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如果美国关闭GPS系统,全世界的导弹都会变成无头苍蝇"。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从技术、军事和战略角度,深入剖析这个问题的真相。

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实由美国研发并长期主导。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GPS制导武器,创造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神话。这场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也让GPS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然而,这种技术垄断地位在21世纪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00年后,欧盟启动"伽利略"系统;2003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系统;2011年,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完成全球组网。

目前全球已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在轨运行,GPS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那现代导弹真的完全依赖GPS吗?军事专家指出,现代导弹的制导方式远比普通人想象的复杂:

惯性制导系统(INS)所有战略导弹的基础制导方式,不依赖任何外部信号。美国的"民兵3"、俄罗斯的"白杨-M"都以此为主要制导手段。

地形匹配制导(TERCOM)巡航导弹的看家本领,通过比对预设地图与实际地形来导航,美国"战斧"导弹就采用这种技术。

星光制导洲际导弹的"终极备份",通过观测恒星位置校准轨迹,苏联时代就已成熟应用。

多模复合制导现代最先进的制导方式,同时融合GPS/北斗、惯性导航、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中国的"东风-17"、俄罗斯的"匕首"都采用这种设计。

即使在GPS信号被完全屏蔽的情况下,一枚现代化的洲际导弹仍然能保持500米以内的打击精度——这对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武器已经足够。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在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具有几个关键优势:120秒紧急定位能力:比GPS响应更快;短报文通信功能:GPS所不具备的独门绝技;亚太地区更高精度:在中国周边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解放军早在2015年就开始全面换装北斗终端。目前中国所有新列装的导弹、战机、舰艇都采用北斗+惯性导航的双冗余设计。2021年南部战区举行的实弹演习中,就专门设置了"GPS信号被干扰"的极端情况进行测试,所有导弹均准确命中目标。

从战略角度看,关闭GPS对美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美军自己也重度依赖GPS,关闭系统将导致其全球军事行动瘫痪。全球90%的民航、航运都使用GPS,贸然关闭将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

此举只会迫使更多国家加快摆脱对GPS的依赖,美国将永久失去导航领域的主导权。

事实上,美国曾在1999年印巴冲突期间局部关闭过GPS信号,结果直接催生了印度的区域导航系统建设。

随着多极化导航格局的形成,"GPS一关机,世界就停摆"的说法已经成为过去时。现代军事强国都建立了完备的替代方案,普通民用领域也在快速推进多系统兼容。中国北斗的崛起,不仅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更确保了我们不会在关键时刻被人"卡脖子"。

这场没有硝烟的"导航之战"告诉我们: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