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看懂米芾这封信,才发现以前的草书都白看了!这三个关键点太重要了。

好,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米芾这件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别被“草书”俩字吓到,觉得它龙飞凤舞,高深莫测。今天我就用最实在的

好,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米芾这件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别被“草书”俩字吓到,觉得它龙飞凤舞,高深莫测。今天我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给你把这幅字里里外外的门道掰扯清楚,保证你听完之后,再去看这幅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开头咱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米芾写的是“手札”,说白了就是他随手写的一个便条、一封信。这东西不是为了挂墙上展览的,所以它带着一股子“活气儿”,特别真实。你想想,你自己平时认真写个字和随手记个电话号码,那个感觉能一样吗?《论草书帖》妙就妙在这种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它的线条不像有些碑刻那样,每个转折都跟用尺子量过似的,而是有速度,有轻重,有情绪。看这种字,你首先得感受它的“呼吸”,别急着去认它写的是啥内容。有时候,就看它笔尖在纸上怎么跳舞,比认字有意思多了。说到技法,第一个要掰开揉碎了讲的,就是“用笔”。米芾的笔,就像有生命一样。他下笔非常果断,你看那些起笔的地方,常常是“刷”的一下就进去了,这叫“露锋”,显得特别精神,不拖泥带水。行笔的过程中,他的力量不是平均的,而是有提有按。提起来的时候,线条细而劲道,像钢丝;按下去的时候,线条粗而饱满,感觉墨都快要溢出来了。这种粗细变化,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最精彩的是他的转折处,他很少用那种慢悠悠地把笔转过来的“转笔”,而是多用“折笔”,就是笔锋到一个地方,突然换个方向,硬生生地“折”过去,留下一个锐利的角。这个“刷字”(他自己形容的)的感觉,就在这些折笔和果断的出入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光会用笔还不够,字写得好看不好看,结构是关键。米芾在处理每个字的结构,也就是“结体”上,是个十足的“造型大师”。他非常善于制造矛盾,然后再巧妙地化解矛盾。啥意思呢?他经常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得很正,另一部分却故意写歪;或者把某些笔画聚得很紧,另一些笔画又伸得很长。这种“正与斜”、“紧与松”、“聚与散”的对比,让他的字看起来特别“耐看”,有不平板的趣味。但这种“歪”和“斜”不是随便来的,它内部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在支撑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这叫“险中求稳”。你感觉它好像要倒了,但仔细一看,它站得比谁都稳。这就是高手的能力,在动态中寻找平衡,让每个字都像一个姿态优美的舞者。单个字写得精彩,整篇字放在一起,那就是“章法”的学问了。你看《论草书帖》全篇,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字和字大小都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它是“乱”的,但这种“乱”是“乱中有序”。字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行气也不是一条直线。有时候一行字会慢慢往左歪,下一行又可能慢慢往右斜,但它们之间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布局,让整幅字活了起来,气脉贯通。你的眼睛跟着他的笔迹走,会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旋律,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这种章法处理,需要书写者有极强的全局掌控能力,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最后,咱们落到实际,说说如果咱们想从米芾这儿学点东西,该怎么入手。直接上来就临摹《论草书帖》这样的狂放草书,很容易学歪,只学到表面的张牙舞爪,丢了内在的骨力。我建议,可以先从他的一些相对规矩的行书入手,体会他那种独特的用笔和结字方法。等手上有了些感觉,再回过头来看这幅草书。这时候你就能看出来,他那些飞动的线条,其实都是从扎实的用笔基本功里生发出来的。看的时候,别光看热闹,要盯着他几个关键地方看:笔是怎么起怎么收的?转折的那个“节点”是怎么处理的?笔画和笔画之间,那些细若游丝的“牵丝”是怎么连接的?把这些细节看明白了,你才算真正开始看懂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