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这一深植于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自2003年诞生以来,始终秉持着“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崇高原则。它的资金源于农民个人的微薄缴费与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保障力量。尽管在试点推广初期,每人每年仅需缴纳10元的费用,然而,在面对重病、大病等巨大医疗风险时,这笔资金却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功能。
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深入认识,新农合逐渐成为了农民心中的守护神。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这一医疗保障体系中来,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新农合的信任与支持。然而,逐年增长的费用也让部分收入微薄的农民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在农村留守老人居多的情况下,他们大多已丧失劳动能力,每年递增的新农合缴费无疑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些农民甚至产生了“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好”的消极心态,选择了断缴新农合。然而,他们或许并未意识到,新农合正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医疗保障。那么,对于那些一年内未生病住院的农民来说,他们缴纳的新农合费用究竟去了哪里呢?
实际上,这些资金并未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消失或被挪作他用。它们被集中汇入了一个被称为“公共基金池”的特殊账户中。这个基金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专门用于支持那些因各种原因需要医疗救助但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这些原因可能包括突发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要大额医疗支出的突发情况。
有人或许会问:“我今年没生病,那我交的新农合钱岂不是白交了?”其实不然。新农合作为一种特殊的互助机制,其核心理念正是共济共担。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为整个社群分担医疗风险,从而减轻每个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你可能没有直接从中受益,但你的投入却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这种互助精神正是新农合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
此外,新农合还遵循个人自愿的原则,农民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缴纳新农合费用。国家也始终鼓励和劝导农民积极参保,因为医疗成本的高昂和“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使得新农合成为了农民最基本也是唯一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对于劳作一生的农民来说,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新农合无疑是他们生命健康的一道坚实屏障。
因此,尽管新农合费用逐年增长给部分农民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我们仍应看到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新农合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更在无形中传递着一种互助共济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人们在面对疾病和困境时能够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农民朋友不要随意断缴新农合,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天天带新农合节奏的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总是拿每年380块钱的新农合费用来说事,什么农村的老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当做说辞,但是却忘了一件事,如果老人是孤寡老人,或者丧失了劳动力,是有相应的补助和扶持的,但是如果不是孤寡老人,那么做子女的就该承担起这份责任,要是做子女的给老人交新农合的380块钱,都是一种压力,那么,这个做子女的应该检讨的是自己,就像给汽车买保险一样,商业险不强迫买,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买?因为知道买了商业险出了事会有一定的保障。同理,新农合也是如此。没有人愿意花掉那380块钱,但是如果一旦发生重病,你花的钱一定比380多,这绝对是事实,也许这个新农合的政策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380块钱今年如果没用就清零,使得很多人没病也要去买常用的药放在家里,甚至变相的去套刷,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但是总体上看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就像上班的时候交的社医保,公司比你更不想交,那么取消了以后,到底是对我们打工人来讲,是好还是坏呢?
说的好,下次别说了!你要再说的话,那你先给在座吃不起饭的定个外卖?反正又不多!也不用天天定!
这么好,那就别强制交。
交的钱,年底清零。农村一年一个人丢几百块还是挺伤的,年收入本来就低,农村的收入基本都是看天,风调雨顺农产品便宜,天灾不仅收入降低还得买更多吃的,就这农合说起来是好的,实际也是好的,但价格真的超过了对农村的好……打工小县城才两三千,务农月收入又有几何
以为真的能报个380回来,谁知道每次报销都在百分之5左右,你想报销380得7.8000块。
交的钱还是该放在账户上
谁申请去用,谁用了。有门道的用了!说的真好。
主要就是低估人性的自私程度,政策问题而已。六十岁以上最少要缴3800都是高发人群,六十岁以下的缴38
坚决不交[得瑟]
办不了
花2800报300[笑着哭]
高龄老人农合费该免了,不免就把最低养老金和农合费用持平。
能不能没用到下一年缴费打折?
保险,过期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