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 刑事研究院 |“铼”者不善!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 刑事研究院 文章/张传哲【基本案情】近日,湖州长兴警方破获一起专门针对金店的“铼金”诈骗案,跨省抓获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 刑事研究院 文章/张传哲

【基本案情】

近日,湖州长兴警方破获一起专门针对金店的“铼金”诈骗案,跨省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涉案总值高达80余万元。

今年8月底,雉城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家金店报警负责人称,他们此前按755元/克的市价回收了一条“千足金”项链,总计80克。店家起初检查时发现一切正常。但后续检测却发现这项链“肚里藏奸”,内部被掺入了大量不明金属,“根本不是足金。”后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以高温熔炼方式检测,发现所谓的足金中只有72.9%的黄金。

得到准确检测报告证据后,刑侦大队联合雉城派出所立即展开侦查,通过侦查,民警迅速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周某(均为化姓),随后抽调精干警力前往安徽某地将二人抓获。

湖州公安民警告诉橙柿记者,这起案件属团伙作案,二人对诈骗事实供认不讳。作案现场摆着高温熔化炉、模具、榔头等。“周某原是从事专业金器加工工作的。”

今年7月以来,周某利用金属“铼” 外观与黄金相似、密度接近的特性,在黄金中掺入铼制作饰品,再由李某等人冒充足金销往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多家珠宝商行。

据嫌疑人自述,金属“铼”是通过网上购买的,大约100元一克。铼的熔点和密度与黄金极为相近,仅凭肉眼和手感难以分辨,多家金店已中招。

民警介绍,铼外观呈银白色或灰黑色,与黄金融合后极具迷惑性。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铼”金属,出现了铼粉、铼珠、高纯铼块等商品,价格不等。其中有商家的高纯铼粉每克仅售价29元。

记者发现,在网购平台,有商家明码标价售卖名为“黄金掺铼铼金铼粉黄金增重贵金属新材料”,产品为透明包装袋,售价仅150元。

目前,二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长兴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具体案件细节正在进一步调查办理中。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司法解释

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2)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3)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4)被害人谅解的;(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犯罪构成

1.欺骗行为

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2.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3.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

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5.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

责任形式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救济手段

1.寻求刑事立案与治安处罚

财物被骗,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审查确定案件性质。如果确有犯罪事实,符合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的,刑事追诉期限为五年,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案件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六个月。受害人可在六个月内报警,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财物被骗,受害人要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审查确定案件性质。如果构成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的,法定追诉时效期限为五年;不构成犯罪的,治安案件追诉期限为六个月,受害人可在六个月内报警,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治安处罚。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民事诉讼

行为人因诈骗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对法院认定的犯罪金额承担刑事退赔义务,这个金额即使一时没有赔偿,但也不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救济方式是通过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来获得赔偿。法院没有认定的部分,如有相关证据,可以通过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