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造假者郭某曾申请多项专利,合作者都包括哪些人,何以不能公开?

青锋江苏科技大学一个情况通报,证实了该校早前引进的人才郭某涉嫌学术不端被举报的事实,并公开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随着这

青锋

江苏科技大学一个情况通报,证实了该校早前引进的人才郭某涉嫌学术不端被举报的事实,并公开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开,网友乃至媒体的质疑也逐渐增多。同时,“今年郭某牵头申报了6项专利,合作者中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校内领导干部”也成为了有关媒体新的关注。

只是有一点让人不太明白,澎湃新闻的相关报道只是说,“记者向郭某专利申报的几位合作者发去采访邮件,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而没有公开所述的合作者具体是谁,不免让人质疑,郭某申报的6项专利的合作者,为何不能公开?合作者又为何不能出来走几步,就人们关注的相关问题予以回应?

与此同时,青锋注意到新京报一篇评论质疑,江苏科技大学通报提到,“学校‘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并表示‘将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虽“算是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引进过程中的偏差”“但更为核心的问题却依然语焉不详”。

对此,青锋之前撰写的《大骗子成了首席科学家?轻易就能查清的,咋就过了每一道审查的关》的评论,也曾质疑,“动动手指,或者打个电话,或者发一封函就能核查清楚的问题,江苏科技大学怎么会在引进人才这么重要的事情上,连这些媒体记者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就没有去做,或者说当初做了,没有弄清问题,更或者说查清了有关问题,郭某使了什么手段,抑或是某个重要人物发话,被掩盖了过去?”。

现在看来,如果连澎湃新闻报道都不敢公开点名“今年郭某牵头申报了6项专利,合作者中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校内领导干部”涉及人员的名字,而且,在采访相关问题时,“对方一听到郭某的名字立马挂断了电话”,以及“校内多位老师,均以不了解郭某为由拒绝了采访”,足可见有关郭某的问题,在江苏科技大学怕是唯恐不及。

不过,从有媒体报道称“郭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控制,案件进入正式立案侦查阶段”来看,郭某想要通过某种方式翻身,也就是说不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恐怕也难有可能。

因此,青锋认为,要彻底查清江苏科技大学引进郭某背后的弯弯绕,除了公安机关介入外,还应该有比江苏科技大学更高级别的机构介入,才能将问题真正查个水落石出。

倘如此,郭某牵头申报的6项专利的合作者中的江苏科技大学校内的领导干部,恐怕也不会犹抱琵琶半遮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