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同一家茶叶店,同一款岩茶,为什么前后两批的味道差距很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一位茶友发来图片,让李麻花帮忙看看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图中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一位茶友发来图片,让李麻花帮忙看看自己是不是被骗了。

图中干茶条索乌黑油亮,颜色均匀,并无明显异常。

且光看干茶,并不能准确判断茶叶品质,于是请茶友详细说说缘由。

原来,茶友两个月前,在一家线下茶叶店买了几泡正岩肉桂。

当时喝着觉得相当不错,桂皮香辛锐、茶味鲜醇细腻。

最近茶喝完了,又去回购了同款,谁知回家一泡,大失所望。

茶香弱了、滋味薄了,正岩肉桂的“韵”喝不着了。

究竟是这家店的品控不行,还是老板杀熟了?

依李麻花之见,多数茶叶店做的都是熟客生意,完全没必要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自断后路。

故而,杀熟的可能性不大。

同一款茶前后出现风味差异,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下面三点。

《2》

原因一:储存时间不同。

岩茶复杂的制茶工艺中,有一步为“焙火”。

即,通过高温,将茶叶中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同时稳定成品茶的香气和滋味。

刚刚下焙的岩茶,是不能直接喝的。

此时的岩茶吃足了火气,喝起来会有明显的燥感,要先放一段时间,让茶叶把火气吐一吐,也就是“褪火”。

褪完火的岩茶,才能展现出香清甘活的本质,进入最佳品饮期。

根据火功的高低,岩茶的最佳品饮期在出厂后的2-3年不等。

但即便进入最佳品饮期,岩茶与氧气之间的氧化反应依旧在继续。

如果存放时间继续延长,茶叶会从最佳品饮期走向另一个阶段——返青。

当火气褪无可褪、水分不断进入茶叶内部,岩茶原本被火气压制住的青味,就会重新出现。

返了青的岩茶,香气变淡、茶味变薄,甚至会出现杂味和青味。

因此,茶友前后间隔两个月去买同一款茶,茶味却发生了变化,不排除岩茶返青的可能。

《3》

原因二:仓储环境不佳。

若岩茶仍处于最佳品饮期内,风味却突然变差,也可能是没存好。

市面上的岩茶,基本都是独立包装,一袋一泡。

单个铝箔泡袋,用起来虽然方便,但对茶叶的保护能力有限,远不如三层包装法那么严实。

线下茶叶店,作为对外开放的场所,存茶难免存在隐患。

茶叶长时间暴露在白炽灯、射灯或自然光下,滋味物质和香气物质的分解会加快。

天气潮湿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子也会一点点地进入包装内部,加速岩茶返青。

过高的环境温度,同样会加速茶内质的转化,最终使茶叶走向失香失味的结局。

另外,一些茶掌柜习惯将茶叶摆在台面上或茶席上。

日常泡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热量,也会不断影响着这些茶叶。

久而久之,茶叶受潮或变质了,风味自然就打了折扣。

一家茶叶店,如果连基础的存茶都做不好,说明掌柜的算不上专业。

《4》

原因三:冲泡方式不同。

除了茶叶店出现失误的情况之外,茶友们的冲泡方式也值得关注。

同一款茶,用不同的方式冲泡,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茶汤变味的原因。

首先,水质的优与劣,会影响茶汤风味。

自来水、矿泉水矿物质含量高,泡出来的茶汤容易苦涩。

纯净水、山泉水的水质纯净,矿物质含量适中,泡出来的茶汤会更顺口。

其次,投茶量的多与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茶味的浓淡。

随手一抓的茶量,和用克秤精确称量出来的茶量,哪怕只是1克的差距,都会影响茶味的呈现。

最后,冲泡时,出汤速度也很重要。

茶水比例均衡时,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汤,才能泡出滋味清爽不苦涩的茶汤。

一旦闷泡,茶多酚与咖啡碱过量析出,即便是正岩好茶也会变得浓酽苦涩。

这些冲泡细节,都会实实在在地影响茶汤风味。

另外,茶客品茶时的状态不同,对茶味的感知也会有出入。

身体不适、情绪不高,或是喝茶前吃了一些重口的食物,都可能会觉得茶没那么好喝了。

影响茶叶风味的因素,远比茶友们想象中多得多。

《5》

茶是有生命的,无论是它亭亭立于枝头时,还是它成为成品茶,相伴茶友们左右时。

一款茶的风味,不会像《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法条一样,距今三千多年一成不变。

存放时间的长短、仓储环境的变化、冲泡时的一步之差,都有可能影响最终呈现出来的茶汤风味。

由天气、心情等因素引起的风味变化,通常比较细微。

但若是由仓储不当,或明显的冲泡失误,导致的茶味大变,则需要茶友们多加注意。

喝已经变质的茶,和过浓的茶汤,都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确定茶叶品质不正常之后,要及时向卖家反馈,申请售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