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王毅强调,中方愿与美方相向而行,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双方还讨论了气候变化、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全球性议题,同意加强沟通协调以应对共同挑战。这一通电话为后续中美高层互动奠定了基础,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两国的合作与稳定对世界秩序至关重要。
2. 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议定书签署10 月 28 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自贸区 3.0 版升级议定书,这是双方自 2010 年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的重大升级。议定书新增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五大领域合作,明确暂免电子传输关税、保障数据跨境流动等条款,并承诺加强标准对接和中小企业支持。此举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预计到 2030 年双方贸易额有望突破 1.5 万亿美元。分析指出,该议定书的签署为亚太地区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提供了制度性支撑,也为 “一带一路” 倡议注入新动能。
3. 印度紧急疏散 5 万居民应对超强气旋‘蒙塔’据路透社 10 月 28 日报道,气旋 “蒙塔” 在孟加拉湾持续增强,预计 28 日晚登陆印度安得拉邦,可能带来强降雨和 120 公里 / 小时的阵风。印度政府已将 5 万名沿海居民转移至救济营,并在 23 个地区发布红色警报,关闭所有教育机构至 29 日。气象部门预测,此次气旋可能影响 390 万人,莫迪政府承诺提供中央援助以应对灾害。这一事件凸显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亚地区面临的极端天气风险,也考验印度的应急响应能力。
4. 委内瑞拉挫败美国中情局资助的‘假旗’行动10 月 27 日,委内瑞拉外长伊万・希尔宣布挫败一起由美国中情局资助的 “假旗” 行动,该行动计划袭击停靠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美军军舰并嫁祸委方。委方已逮捕 4 名嫌疑人,并暂停与特多的天然气合作协议以抗议其支持美国 “缉毒” 行动。同一天,两架美军 B-1B 轰炸机再次逼近委内瑞拉领空,引发地区紧张局势升级。这一事件加剧了美委对抗,也暴露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干预意图,可能进一步激化加勒比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矛盾。
5. 全球战略对话呼吁建立开放公平的新全球共识10 月 28 日,美国耶鲁大学学者董云裳在 “全球战略对话 (2025)” 论坛上指出,当前全球秩序因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面临崩溃风险,亟需建立基于开放、公平原则的新共识。她强调,大国应承担更多责任,通过合作而非对抗解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董云裳特别呼吁中美避免 “新冷战”,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框架。此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日报社主办,来自多国的专家围绕 “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 展开讨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秩序转型的迫切需求。
6. IMF 上调中东经济增长预期至 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 月 28 日发布报告,将 2025 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增长率预测从 2.6% 上调至 3.3%,主要得益于石油出口国产量提升、公共投资增加及旅游业复苏。IMF 中东地区负责人吉哈德・阿祖尔呼吁地区国家深化结构性改革,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改善营商环境,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报告同时指出,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战后重建需 5 万亿美元资金,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支持。这一调整反映了中东经济的韧性,但地缘政治冲突和债务问题仍可能影响增长前景。
国内新闻1. 神舟二十一号完成全系统合练,计划近日发射10 月 27 日,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场区组织全系统合练,涵盖飞行准备、点火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关键环节。船箭组合体已于 24 日转运至发射区,各项测试进展顺利。此次任务将搭载三名航天员,执行空间站阶段的关键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2. 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金融开放与创新信号10 月 27 日,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并研究支持个人信用修复的政策措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启动创业板改革,优化上市标准以支持新兴产业。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推出 9 项政策推动贸易创新,包括扩大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等。这些举措旨在增强资本市场活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
3. 证监会发布中小投资者保护 23 项举措10 月 27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发行上市、退市、交易环境等八大方面提出 23 项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信息披露责任、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完善纠纷调解机制等。此举是落实 “零容忍” 打击证券违法的重要一步,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4.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将于 11 月 2 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10 月 27 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宣布,火炬传递将于 11 月 2 日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举行,共设 200 名火炬手,每城跑动 50 棒。此次火炬传递以 “粤港澳同心,全运新未来” 为主题,旨在展示大湾区建设成果,促进区域体育文化交流。
5. 2025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开幕10 月 28 日,以 “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 为主题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开幕。活动发布《重庆倡议》,推介 2025 版《上海手册》,并展示 “巴渝治水” 等智慧城市案例。来自联合国及多国的代表参访重庆社区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这一活动凸显了中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也为全球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提供了参考。
深度报告与社论1. 全球秩序转型:从旧共识到新合作 —— 访耶鲁大学董云裳在 “全球战略对话 (2025)” 论坛上,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分析指出,二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正面临多重挑战: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下降、多边机构效能不足、大国竞争加剧。她强调,新秩序的建立需基于三个原则:一是开放市场与公平竞争,避免技术脱钩;二是强化国际规则制定的包容性,吸纳新兴经济体参与;三是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发展差距。董云裳特别呼吁中美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重启合作,认为 “对抗只会导致双输”。这一观点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全球治理改革的主流思考,也为大国关系的理性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2. 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重构亚太经济新图景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在解读升级议定书时强调,3.0 版不仅是贸易规则的升级,更是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的创新。新增的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条款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在 5G、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例如双方计划建立区域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机制,这将为跨境电商和智能制造提供便利。此外,供应链互联互通条款要求各国简化通关手续,预计可将区域内贸易成本降低 15% 以上。分析认为,该议定书的实施将巩固亚太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并可能催生 “东盟 + 3” 框架下的更高层次一体化。
3. 金融与科创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企业家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科技自立自强需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郭兰峰建议,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例如扩大科创板试点范围、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提出,金融机构需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优化风控模型,为初创企业提供更精准的融资服务。会议发布的《联合倡议》提出 12 项措施,包括推动跨境金融科技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平台等,旨在形成 “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这一讨论呼应了 “十五五” 规划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历史上的今天1962 年 10 月 28 日: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落幕1962 年,美苏因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陷入核战争边缘。经过 13 天的紧张对峙,赫鲁晓夫于 10 月 28 日宣布撤走导弹,肯尼迪承诺不入侵古巴,危机最终化解。这一事件是冷战期间最严重的核危机,其和平解决凸显了外交谈判的重要性,也推动了美苏后续的核裁军谈判。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国际社会认识到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为建立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大国通过危机管控避免冲突的典范。
名人语录耶鲁大学董云裳:全球秩序转型需要开放与公平“旧秩序的崩溃并非不可避免,但新秩序的建立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大国应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合作而非对抗解决全球性问题。只有建立开放、公平的规则体系,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与持久和平。”—— 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