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硅谷的清晨被一则消息搅动——61岁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这位曾以蓝色起源挑战太空的“狂人”,如今将目光投向了更贴近地球的战场:人工智能。他亲自挂帅的新公司“普罗米修斯计划”(Project Prometheus),以62亿美元的史上最大AI初创融资额震撼登场,其中不乏贝索斯个人腰包的倾注。这场豪赌,不仅让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嘲讽“跟屁虫”,更让全球科技圈嗅到了一场新战争的硝烟。

贝索斯的野心从未局限于单一领域。2021年卸任亚马逊CEO后,他一边通过蓝色起源推进太空探索,一边在AI领域悄然布局。今年初,他家族理财资本投资AI搜索引擎Perplexity,估值飙升至30亿美元;2月,联合微软、英伟达向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注资6.75亿美元;7月,又以3亿美元押注机器人大脑SkildAI。而此次“普罗米修斯计划”的诞生,标志着贝索斯正式从幕后投资者转向台前操盘手。
“普罗米修斯”的使命,是让AI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现实。与传统聊天机器人不同,这家公司将研发能“动手做实验”的AI——在北加州建设的自动化实验室里,机器人将24小时不间断进行物理、化学测试,AI则像科学家一样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优化结论。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计算机硬件制造,这些硬核领域将成为首批试验场。例如,AI可通过数万次风洞模拟设计最优机翼,或规划整条汽车产线的机器人协作流程。
人才与资本的“核聚变”62亿美元的融资,让“普罗米修斯”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裕的早期AI公司。这笔钱不仅用于建设实验室,更砸向了人才市场——近百名核心团队成员来自OpenAI、DeepMind和Meta,包括谷歌X实验室前核心成员、生命科学公司Verily创始人维克·巴贾杰(Vik Bajaj)。这位兼具物理化学背景的联合CEO,曾参与无人机配送Wing和自动驾驶Waymo的早期开发,其技术履历堪称“登月级”。
贝索斯的“钞能力”与巴贾杰的“技术信仰”形成完美互补。前者提供无限弹药,后者把控航向。这种组合,让人联想到马斯克与特斯拉、SpaceX的“双核驱动”。而马斯克显然也嗅到了威胁——当贝索斯在社交媒体宣布新公司时,马斯克火速转发并嘲讽“抄作业”,两人二十年的恩怨再度升级。
物理AI:下一场工业革命的钥匙?贝索斯的赌局,瞄准了AI领域的“最后一公里”:让机器理解物理世界。当前,AI虽能写文章、画画,却不懂真实世界的因果逻辑。例如,ChatGPT可以解释机翼设计理论,却无法预测不同材料在风洞中的表现。而“普罗米修斯”的目标,是让AI通过实体实验迭代优化,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这一方向并非贝索斯独创。今年,从Meta、OpenAI和DeepMind离职的研究员创立了Periodic Labs,获得3亿美元投资,计划用机器人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马斯克的特斯拉,也通过Optimus机器人探索物理世界交互。但贝索斯的入局,将这场竞赛推向了新高度——62亿美元的融资额,足以支撑其建设全球最庞大的自动化实验室网络,甚至与蓝色起源的太空数据中心形成协同,利用太阳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算力供应”。
泡沫与机遇:一场“好的疯狂”尽管贝索斯宣称“AI泡沫是工业革命而非金融游戏”,但62亿美元的天价融资仍引发争议。高盛警告,一座250MW AI数据中心成本达120亿美元,GPU设备占比超75%,资本过剩风险隐现。然而,贝索斯坚信,即使泡沫破裂,留下的算力、算法和人才将推动社会效率革命,如同互联网泡沫后光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
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这场战争或许遥不可及,但贝索斯的逻辑值得借鉴:优先布局“能快速落地、产生现金流”的AI工具,而非盲目追逐概念。例如,跨境电商通过AI分析消费趋势预测爆款,或利用AI优化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这些“小而美”的应用,正成为泡沫中的真实需求。
结语:狂人的赌局与人类的未来61岁的贝索斯,用一场62亿美元的豪赌,再次证明“年龄只是数字”。他的对手不仅是马斯克,更是整个AI产业的惯性——当大多数公司仍在虚拟世界内卷时,他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具想象力的路:让AI真正“动手改变世界”。
这场战争的结局尚难预料,但可以确定的是:当AI开始操作机器人、设计飞机、优化工厂时,人类文明的进程,将因这场“好的疯狂”而加速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