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酱香型白酒,很多人都会被它醇厚细腻的口感、层次丰富的香气吸引。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份独特风味的背后,藏着“重曲”和“堆集”这两大酿造秘诀。
酱酒是真正的天然发酵产品,整个酿造过程几乎不依赖人工添加剂,全靠微生物的自然作用完成风味转化。而这其中,“曲”的用量和“堆集发酵”的工艺,正是决定酱酒品质的关键所在。

(一)高比例大曲,奠定风味基石
用曲量高是酱酒酿造的一大亮点——用曲与投料比例约1:1,这在白酒中颇为少见。而优质小麦所制的大曲,作用远超普通糖化发酵剂:其内含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正是酱酒香气与口感的“创造者”。
为了激发这些微生物的活力,制曲环节会充分结合当地气候,采用高温培曲工艺。夏季的制曲车间,温度常达五六十摄氏度,工人们在此环境下将小麦粉踩成曲坯,经长期高温培育,让微生物增殖。这些微生物在生长中产生的酶类和香气物质,便构成了酱酒风味的基础。
不过,大曲的添加并非“一刀切”,酿酒师傅会根据不同轮次的气温变化、酒醅的淀粉含量以及上一轮次的酒质情况,灵活调整加曲量:气温高时适当减曲,避免发酵过于旺盛;淀粉含量高时适量增曲,以实现充分糖化;若上一轮酒质偏淡,则通过调整曲量来提升风味浓度。而这份“看天下料”的经验,正是代代酿酒人传承下来的智慧。
(二)堆集发酵,激发微生物活力
酒醅经过加曲后,紧接着便是酱酒酿造中最独特的一步:堆集发酵。
蒸完酒后的酒醅,每次都需要先经过扬凉降温,温度适宜时,才能加入大曲,随后在车间地面上堆成丘状,进行4-5天的堆集发酵。
堆集发酵的过程,宛如一场微生物的狂欢。露天的环境让酒醅充分接触空气,富集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同时,大曲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快速繁殖,数量和种类大幅增加,就像是一场“二次制曲”。这一过程中,酒醅中的淀粉、糖分等物质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更多的香气前体物质。
酿酒师傅会密切注意堆集品温的变化,一旦品温达到45-50℃,便意味着微生物已经繁殖得足够旺盛,此时就需要将酒醅移入窖内进行后续发酵。经过堆集的酒醅,有益微生物占据优势,不仅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让发酵过程更稳定,还能赋予酱酒丰富多样的香气。

心灵壹号问道,始终秉持“专业的、源头的、大家的”初心,深植于酱酒发源地——茅台镇核心产区。这里独特的气候、土壤与水源交织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既为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提供了理想温床,也为天然发酵工艺的顺利开展筑牢了根基。
在酿造环节,我们从甄选优质原料入手,严格遵循酱酒传统工艺:采用1:1的高比例大曲投料,再通过酱酒独特的堆集发酵工艺,让酒醅充分富集微生物、激发发酵活力。
整个流程,始终以自然规律为导向,不依赖任何人工添加剂,完全依托微生物的自然代谢,完成风味的转化与升华。

我们的追求,不止于酿造高品质酱酒,更希望以酒为载体,向自然和工艺匠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