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化妆台堆满闲置?从“盲目买”到“定制用”化妆品定制开启新方式

化妆台堆满闲置?从“盲目买”到“定制用”,化妆品代加工开启新方式打开化妆台抽屉,半瓶未用完的粉底液、开封即闲置的眼影盘、

化妆台堆满闲置?从“盲目买”到“定制用”,化妆品代加工开启新方式

打开化妆台抽屉,半瓶未用完的粉底液、开封即闲置的眼影盘、效果不及预期的精华液……这样的场景几乎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某电商平台2024年消费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超200亿元的化妆品因“不合适”被闲置,平均每位女性化妆台上的闲置化妆品价值达860元。这些闲置品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因过期变质带来环境负担。而随着化妆品定制代加工模式的崛起,一种从“盲目跟风买”到“精准定制用”的消费新方式正在形成,为破解化妆品闲置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化妆品闲置现象的泛滥,根源在于消费端的盲目性与供给端的同质化之间的深层矛盾。从消费心理来看,“网红种草”“明星代言”“促销打折”等因素不断刺激着非理性消费。不少消费者看到美妆博主推荐的“爆款”就立刻下单,却忽略了自身肤质与产品功效的匹配度——油性肌肤跟风购买滋润型面霜,自然会因过于油腻而闲置;敏感肌被宣传吸引入手含酒精的收敛水,使用后泛红刺痛便只能弃用。某美妆社区调研显示,73%的闲置化妆品是“跟风购买”的产物,仅有27%是基于自身需求理性选购。

供给端的同质化问题则进一步加剧了闲置困境。传统化妆品企业为抢占大众市场,往往采用“标准化配方+大规模生产”的模式,研发重点集中在美白、补水、控油等普适性功效上,难以满足个体肤质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同样是保湿精华,传统品牌只会推出“滋润型”和“清爽型”两种版本,却无法兼顾“干敏肌温和保湿”“混油肌局部保湿”等细分需求。这种“一刀切”的产品设计,使得消费者即便仔细挑选,也很难找到完全适配自己的产品,闲置便成为必然结果。此外,部分品牌为追求利润,在营销上投入巨资,却压缩研发成本,导致产品功效与宣传不符,进一步提升了闲置率。

当消费者在“买了闲置、闲置再买”的循环中疲于奔命时,化妆品定制代加工模式的出现,为行业带来了“精准匹配”的新解法。所谓化妆品定制代加工,是指具备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专业企业,根据品牌方或终端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从配方研发、原料采购到生产包装的全链条服务。与传统模式不同,定制代加工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小批量、柔性化”生产,让产品从“大众适配”转向“个体适配”,从根源上减少因“不合适”导致的闲置。近年来,这一模式发展迅猛,2024年国内化妆品定制代加工市场规模达520亿元,较2021年实现翻倍增长。

定制代加工模式破解闲置难题的核心,在于其构建了“需求挖掘-精准研发-柔性生产”的闭环体系。在需求挖掘环节,品牌方与代加工企业通过皮肤检测、线上问卷、线下体验等多种方式,精准捕捉消费者的肤质特点与核心需求。例如,针对“熬夜党”这一群体,通过调研发现其不仅需要美白,更需要改善“暗沉发黄+眼周细纹”的复合需求,而非单一功效。进入研发阶段,工程师会基于这些精准需求搭建专属配方:针对干皮消费者,添加角鲨烷、神经酰胺等滋润成分;针对油皮,采用硅烷类控油成分搭配多孔粉体;对于敏感肌,则剔除酒精、香精等刺激成分,选用积雪草苷等舒缓成分。生产环节的柔性化生产线,支持最小50瓶的小批量生产,品牌方可以先推出试销装测试市场反应,避免大规模生产导致的库存积压,也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成本尝试适配产品。

新锐品牌“轻肌定制”的实践,生动展现了定制代加工对闲置问题的破解效果。该品牌成立之初便聚焦“减少化妆品闲置”这一痛点,与某头部代加工企业合作,推出“先检测、再定制”的服务模式。消费者在购买前,需通过品牌线下门店的智能皮肤检测仪器,获取肤质、油脂分泌、敏感阈值等12项核心数据,再结合自身护肤需求,生成专属护肤方案。代加工企业根据方案研发定制产品,例如为“混干皮+熬夜暗沉”的消费者,定制含透明质酸+光甘草定的精华液;为“油敏肌+控油需求”的消费者,研发含泛醇+控油粉体的爽肤水。产品采用“小容量、可续杯”的包装设计,每瓶容量仅15ml,用完后可直接更换内芯,既降低了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又减少了包装浪费。数据显示,该品牌产品的闲置率仅为3.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8%,上线两年便积累了50万忠实用户。

定制代加工模式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推动了化妆品行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代加工企业通过转型定制服务,摆脱了“单纯代工”的低利润困境,例如头部代工厂诺斯贝尔,其定制化服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40%,毛利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对于品牌方而言,定制化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例如专注母婴护肤的“孕肌安”,通过定制代加工推出“孕期专用淡斑”“产后修复”等细分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18%的细分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减少了资源浪费,据行业测算,若定制化产品市场占比提升至30%,每年可减少约60亿元的化妆品闲置,相当于减少1.2万吨的固体废弃物。

当然,定制代加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对代加工企业而言,定制化要求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灵活的供应链,中小代工厂难以承担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定制化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5-30天),且价格比通用型产品高出20%-50%,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对市场监管而言,小批量定制产品的质量追溯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