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昏黄的灯光下,锃亮的不锈钢酒头泛着暖光,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与邻家卤肉的交织气息,一群年轻人正排队等待品尝刚打出的浓香型白酒——这不再是老一辈记忆中的杂乱的散酒铺,而是如今悄然兴起的新型打酒铺日常。
曾经,散酒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等同于低端、廉价、品质无保障——菜市场里一排排大酒缸,卫生状况堪忧,产品质量全凭老板良心。
然而,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和酒类市场的升级,一种全新的散酒零售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
一场散酒的价值革命在成都宏济新路,一家名为“#沽糟酒窖 打酒铺”的店铺常常在傍晚时分迎来客流高峰。店内是泛着光泽的木质吧台和一排排锃亮的不锈钢酒头,背后的墙上陈列着各种样式的陶坛。
这里颠覆了传统散酒的刻板印象。
过去一提散酒,大家就想到菜市场一排一排的大缸,价格虽然低,但消费环境喧嚣杂乱,产品质量保障全靠老板个人的信誉,总觉得不放心。
这种新型散酒模式被行业专家定义为“散酒3.0时代”——一个“品牌化+连锁系统”的全新阶段。
与传统散酒的低质低价不同,3.0时代的散酒品牌化定位为“散酒中的高品质酒”,在品质层面以优质酒力压“光瓶酒和低档盒装酒”。
为什么年轻人爱上打酒铺?令人意外的是,这类打酒铺的客群结构完全颠覆了传统酒类消费的想象。用户中,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高达36%,30-40岁占27%。更令人惊讶的是,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占51%,女性占49%。
这种新模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超预期,并且成功破除了酒饮消费的性别壁垒。
“全场免费品鉴”成为打酒铺的“引流神器”。进店后超过95%的顾客会品尝;品尝后,加上产品价格亲民,很多人出于“来都来了,尝了不买不好意思、况且价格也不贵”的心理,很容易完成首次购买。
而提高复购率,则需要在散酒质量上下功夫。打酒铺为顾客提供全密封、标准化的打酒包装,每一款产品都配备完整的生产信息、第三方检测报告与合规资质,让顾客安心和放心。
高性价比也是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法宝。
打酒铺砍掉传统流通环节,酒体成本占比高达70%,同样品质的清香型白酒,售价只有瓶装酒的1/3。
供应链重构与极致效率这些新型打酒铺的背后,是对传统酒类销售渠道的彻底颠覆。
它们去掉中间环节,从酒厂直连终端,颠覆了以往酒产品“酒厂—品牌—销售公司—各级经销商—终端”的复杂价值结构。这种模式直接让利给消费者,同时保证了产品品质。
打酒铺以“产地直供”为核心竞争力,严选全球优质酒品,涵盖白酒、啤酒、果酒、米酒、黄酒、洋酒及季节限定酒等各大品类,SKU超120种。丰富的品类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中,社区店的复购和粘性远高于商圈店,证明了散酒做的就是人情味的高复购生意。
千亿市场与未来挑战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散酒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年增长率15%以上,有机构预测2025年将达到千亿规模。在市场持续扩容的背景下,打酒铺模式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成都市酒业协会会长王墙指出,打酒铺将是未来3-5年内酒类市场最大的机会,他更是将其形容为“酒类行业最后的金矿”、“千亿级战略机会”。
然而,打酒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酒类营销专家程万松认为,散酒铺的管理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因为原酒的甄选和管理需要非常专业的储存环境和管理工具,尤其是专业人才。
此外,基于高性价比特征,打酒铺对于渠道的依赖度更高,这也意味着模式复制难度较大。
散酒业的未来之路面对挑战,打酒铺品牌们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线上是最大的突破口。
“目前打酒铺是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但是未来的终局一定是线上为主,就是即时零售。当品牌被消费者熟知后,部分消费者便不再需要到线下来选购。所以线下更多只是培育首购人群建立信任的过程。
散酒不是低档酒,而是真正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私人定制,川酒集团的散酒本质就是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纯粮好酒。
随着供应链协同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消费场景的拓展创新,打酒铺正在通过“真、快、全”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重塑产业竞争规则。
未来,当我们漫步在街头巷尾,或许会像今天进入咖啡店一样,自然而然地走进这些打酒铺,打上一两好酒,享受片刻微醺带来的愉悦。
这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胜利,更是酒文化回归本真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