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清帝国管理的崩溃:嘉庆年间兵部大印失窃案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庆皇帝紫禁城里,嘉庆皇帝已亲政了二十多年了。三月初七,嘉庆因事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为了政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

嘉庆皇帝

紫禁城里,嘉庆皇帝已亲政了二十多年了。三月初七,嘉庆因事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为了政权的稳定,以防有特殊情况发生,必须把兵部大印带在身边。

兵部大印有什么用呢?这玩意儿,相当于现代国防部的最高指令凭证,可以调动所有军队。不夸张地说,谁拿着它,理论上可以号令三军。

朝廷大印

皇帝要兵部的大印,兵部的官员赶紧到仓库里去取,到仓库翻箱倒柜一顿找,装大印的盒子原封未动,就是盒子里的大印,不翼而飞。

里里外外,掘地三尺,愣是没找到大印。那颗掌管天下兵马调动、被视为国家军事命脉的“兵部大印”,没了?

嘉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生气,是有点懵。他脑子里此时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兵部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大清的军事重地,戒备森严,一只苍蝇飞进去都得登记。一颗硕大的、沉甸甸的兵印,说没就没了?被人偷了?谁有这么大胆子?不要命了?这毫无疑问是监守自盗。

嘉庆皇帝才回过神来,一脚踢翻了身边的案几,大骂兵部官员。这已经不是失职的问题了,你们这是把大清连同祖宗的脸皮按到地上摩擦呢,你们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这嘉庆气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他把兵部尚书,兵部侍郎,负责看管兵部库房的官员,甚至晚上打更的,只要是和这个大印有一点关联的,全部逮捕关押。该追责的追责,该砍头的砍头。

皇帝又派出庄亲王绵课,全权负责处理此事,让他务必找回大印,并且揪出这个盗贼。绵课想肯定是自己人干的,顺着这个思路开始调查,很快就发现了线索。

庄亲王绵课

兵部的大印,最后一次入库是在去年的九月份,当时兵部的很多官员都亲眼所见,大家都看到了,大印确确实实被存放进了库房,这半年时间,没有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使用过。

既然如此,绵课首先提审了负责看守库房的几个官兵,官兵交代说我们只负责外围警戒,库房平时都上锁,我们压根就进不去。然后绵课又把保管钥匙的,还有在库房里搞卫生的衙役都叫来问话,这些人都连呼冤枉。

绵课审问的这些人,都是最底层打工的牛马,给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动大印,再说他们也没有动机,大印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价值,你不可能拿着大印去调兵吧,就是到当铺里当了也没人敢要呀。

没办法,绵课只得把目光锁定在了三个和本案密切相关的兵部中下级的官员身上。

第一个是司官何炳彝。

第二个是司官庆禄。

第三个是书官鲍干。

每一次兵部大印归库之前都要先交给司官,由司官再交给书官,最后由书官入库。

不仅这三个人与大印息息相关,还因为绵课找他们问话的时候,三人的口供竟然不一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何炳彝和庆禄交代说,去年九月大印送回来的时候,他们曾经亲自打开装大印的盒子,验看了大印,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交给书官鲍干。

书官鲍干却说,何炳彝和庆禄压根就没有开箱验看,直接就在盒子上贴了封条交给了自己,我也不敢撕毁封条验看,只能是直接把大印入库。

司官和书官相互踢皮球,甩锅推责。大印肯定是在这时候出现了问题。

绵课干脆将三人押入了大牢,刑讯逼供,书官鲍干顶不住了,他主动交代说,去年的八月份,嘉庆离开京城,到热河去秋狩,当时也带着兵部大印去的,兵部派人携带大印随行,皇帝随用随要,当时跟随皇帝,并且负责携带大印的是两个人:刑部官兵他尔图与书吏俞辉庭。

为了大印的安全着想,开始由他尔图负责携带,八月二十八日,皇帝的队伍途径巴克什营,他尔图出去吃饭,随身携带大印不方便,于是就把大印交给了俞辉庭,让俞辉庭暂时保管。

当时军营驻扎在野外,远离京师的喧哗,晚上很安静,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俞辉庭拿大印回到军中帐篷里,也没什么事儿可干,在帐篷里倒头便睡下了,这一睡就是两个多时辰,醒了以后,发现大印不见了。

俞辉庭疯了一样的也没找着,心中叫苦。肯定是自己睡着的时候,有人把大印给偷走了。这丢失大印是什么后果?不用问,肯定是自己承担不起的后果,一想都后怕。

好在这时候,他尔图还没回来,俞辉庭计上心来,他自己手里有一个备用盒子,和装大印的盒子一模一样,他找了一吊铜钱与大印重量相似,放到了盒子里,贴上封条,再用黄布包裹好。

装印盒子

他尔图吃完饭回来,看到大印照旧,也就没再检查,原样背在了身上。

第二天皇驾照常行进,从此时开始,一直到嘉庆返回紫禁城,没有用过大印,他尔图就一路背着盒子随皇帝回来了。

回来之后,大印马上就要入库的,入库就要面临被刑部司官和书官检查,俞辉庭知道这纸里包不住火,迟早得露馅,没办法只得铤而走险,他贿赂了鲍干五十两白银,让他给自己想想办法。

鲍干也很为难,通常大印入库前,首先得何炳彝和庆禄打开查验,然后才是转交自己入库。结果是这两个司官呀,工作态度不认真,也没想到大印会出问题,他尔图把盒子交到二人的手里时,这两人压根就没看,直接就转交给鲍干了。

鲍干收了俞辉庭的钱,当然不会检查,火速把大印送到库房封存了起来。

就这样,一个装着铜钱的盒子,冒充兵部大印,在大清最高军事中枢的库房内,安然存放了半年之久。

第二年春天,皇帝又要启程狩猎了,皇帝出门肯定会携带大印同行。同样,大印出库也要查验,俞辉庭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他又找到鲍干,恳请鲍干再伸援手。

鲍干利用职务之便,偷偷潜入库房,取走了盒子里的铜钱,这就造成了谁也不知道大印什么时候丢的假象,也就难以找到责任人了。

事发之后,绵课又在兵部查出了许多意外收获。兵部的很多衙役和官吏,平时也不好好上班,竟然在兵部的厨房里开设赌局,许多兵部官员,甚至是京官都牵涉其中,赌资巨大。

而且发现兵部的后院墙上,被人为的开凿出了一个洞,这个洞直接从兵部通向外边的大街上,兵部的官吏与外界都能自由穿梭。

鲍干的交代与兵部的混乱,让嘉庆皇帝震怒。

严惩俞辉庭、鲍干以及相关人等。摘除兵部尚书戴联奎,兵部侍郎常福,曹师曾,兵部主管领导常英的顶戴花翎,降职革职。

嘉庆皇帝在这起事件中非常生气和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兵部把大印弄丢这事儿。他意识到所统治的这个庞大帝国的管理系统已经崩溃。

处理完此事之后,嘉庆皇帝随即发动了大量的官民,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遗憾的是,直到他驾崩了,那枚丢失的大印还是没有找到。

嘉庆丢失的兵部大印去向不明,可能被熔化散落民间或用于阴谋未遂都未可知,但最终神秘消失的无影无踪。

————往期精彩回顾————

偷鸡不成蚀把米:王老头“翻车塌房”记

语言即世界:维特根斯坦的传奇一生

大英博物馆: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的赃物展览馆。

从贡品到绝迹:舌尖上的长江鲥鱼

衣冠南渡:中华文明的延续与重生

庄惠之交:超俗的友谊与智慧的碰撞

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群星闪耀,中国教育的传奇。

民国文人趣事,让你笑到捧腹。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18世纪的世界首富和珅。

从流失到回归:圆明园十二兽首的百年坎坷路

伯仲叔季:古人长幼有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