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疆油田70载:戈壁起“油龙”,能源安全再启新程

1955年10月29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脚下,一支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克服极端艰苦条件,使

1955年10月29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脚下,一支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克服极端艰苦条件,使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

时光飞逝,新疆油田迎来勘探开发70周年。与此同时,准噶尔盆地页岩油开发传来喜讯:丰探102H井创下中国石油页岩油水平井完钻井深最深和固井单级返深新纪录。

70年来,新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4.7亿吨、天然气1121亿立方米,建成37个油气田,原油产量连续24年稳产千万吨以上,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

从克拉玛依一号井的工业油流,到页岩油年产量突破150万吨,新疆油田的70年是一部安下心、扎下根的不朽创业史。

01 戈壁创业,为国家能源安全筑基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极度匮乏,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贫油国”的帽子沉重地压在中国人头上。

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将石油勘探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西部。1955年,1219青年钻井队挺进准噶尔盆地浩瀚戈壁。

在队长的带领下,这群年轻人咬紧牙关,没有房屋就挖地窝子居住,没有饮用水就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运,没有现代化设备就人拉肩扛安装钻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他们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第一口探井的钻探工作。

“到克拉玛依去,为祖国找石油!”成为一代青年的豪迈誓言。万千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到1960年,油田产量猛增至16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39%,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

新疆石油工作者用“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坚定信念,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克拉玛依这座石油新城,创造了油田与城市同步发展的模式。

02 科技赋能,非常规领域获突破

进入新世纪,新疆油田为实现从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转变,加快油气并举,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进军超深层,勘探开发进入黄金时期。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新疆油田面对深层、超深层复杂地质条件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难题,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2017年,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发现世界最大的10亿吨级致密砾岩油田——玛湖油田。针对玛湖油田砾岩油藏形成的“扇控成藏”理论和配套技术,突破了传统找油理念。

在吉木萨尔页岩油勘探开发中,新疆油田攻克了陆相页岩油开采的技术难题。吉木萨尔页岩油埋深超3500米,渗透率仅是常规油藏的万分之一,开采难度如同“磨刀石里榨油”。

通过持续科技攻关,新疆油田探索出一条适合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的道路。2025年10月29日,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03 绿色转型,综合性能源公司加速崛起

新时代以来,新疆油田肩负保障能源安全新使命,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油田围绕“稳油、增气、强新、降碳”综合性发展目标,坚持“做强油气优势主业、做大新兴能源产业”两条主线,加速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新疆油田全面加速。2021年建成国内最大的CCUS项目——准噶尔盆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年封存二氧化碳35万吨。

新疆油田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截至2025年10月,油田光伏发电累计超5.2亿千瓦时,全球首个超稠油开采塔式光热替代示范工程项目投产,“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新疆油田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建成国内最大的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工作气量达45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和北疆冬季供气安全。

回望70年,从首口井的油流喷涌到今日页岩油突破150万吨,从传统油田到“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基地,新疆油田走过了一条创业、创新、创造之路。

未来,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更多产能阵地的建成,新疆这片热土将拿出更强“硬核”实力,为端稳端牢国家能源饭碗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