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八两个月以来,明显可以感觉到中国航天各个发射场都像是上了发条似的,密集得不停发射各类火箭,载荷大多都是互联网低轨卫星,很显然中国低轨星座建设正在加速。
7月27日,太原,长征六号甲,05组卫星7月30日,海南,长征八号甲,06组卫星8月4日,海南,长征十二号,07组卫星8月13日,海南,长征5B,08组卫星
8月17日,太原,长征六号改,09组卫星…
俄乌战场上的实战表现告诉世人,太空上的星链星座已经成为助力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远程侦察、火炮定位、无人艇攻击等新式武器必不可缺的神器之一,同时做为未来军事战斗力代表之一,也是现代战争信息化网络化无人化的巨大助推器,更不要说,它在民用如低空经济智能交通等方面助力更大。
固然美国因为有小马哥家太空叉公司猎鹰系列可复用火箭的助力,已实现三天一发的超高密度发射能力,发射成本也低到吓人。但是我国既然认识到太空武器的重要性,自然不甘落后,面对太空本就不多的频谱资源,和越来越拥挤的近地空间,我们短时间内必须同时抢占这两方面资源,我们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有效的互联网低轨卫星星座。
所以,即使国产可回收火箭还处在试验阶段,即使远比美国佬的发射成本高,但是相比于未来星座资源而言,这么密集的发射和部署成本,都无所谓了!
今年下半年有超过三款的可复用火箭要试飞,既有国家队也有民企,相信总归会跑出来一至两家有潜力的火箭型号的,届时将会大大降低火箭的发射单价与成本,且增大发射频率,毕竟现在国产卫星能力支持年产上千颗卫星没问题,就是卫星需要等火箭,这就成了短期内卡脖子没办法井喷的困难,估计再坚持一年时间,中国的火箭产能一旦上来,中国低轨星座组建就指日可待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