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官窑彩瓷的艺术殿堂中,斗彩以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精妙博弈” 著称,而雍正时期的斗彩更是将这份工艺推向极致。今天要品鉴的这对 “大清雍正年制” 款斗彩缠枝莲纹碗,便是雍正官窑的典型代表,于一瓷一碗间,尽展皇家制瓷的匠心与缠枝莲的吉祥意蕴。
一、斗彩工艺:两重窑火的 “彩釉之舞”斗彩,是明清官窑的名贵工艺:先以釉下青花勾勒纹饰轮廓,经高温烧成;再于青花轮廓内填绘釉上五彩(红、绿、黄、紫等色),经低温二次烧制。这 “两重烧制,彩釉斗艳” 的工艺,对色彩把控、窑火精度要求极高。雍正时期的斗彩尤显 “色彩柔和雅致、纹饰细腻规整”,是清代斗彩工艺的巅峰阶段之一。

这对碗器型规整,胎质细腻洁白:
内壁绘有花卉纹饰,色彩明快鲜活,尽显灵动生机;
外壁满饰缠枝莲纹,青花线条流畅如丝,釉上彩填色精准,红、绿、黄等色相互映衬。缠枝莲 “连绵不绝” 的形态,寓意富贵绵长、生生不息;莲花本身又暗含 “出淤泥而不染” 的清雅,是吉祥与高洁的双重象征。
三、官窑款识:皇家身份的正统印记碗底 “大清雍正年制” 青花款识,字体端庄规整,是雍正官窑款的典型风格,彰显其皇家出身的正统性。雍正朝虽仅存 13 年,却将制瓷工艺推至登峰造极之境,斗彩器存世稀少,此碗更是其中精品。

这对斗彩缠枝莲纹碗,既是斗彩工艺的实物见证,也是清代宫廷审美与吉祥文化的载体。缠枝莲纹自唐代便是瓷器经典纹饰,与雍正斗彩的精致工艺结合,使其兼具艺术欣赏、历史研究与收藏投资价值,是藏家案头的雅韵清供,更是读懂清代官窑文化的一扇窗。
当你凝视碗上的缠枝莲纹,仿佛能看见雍正官窑作坊里工匠们的专注身影,能触摸到古人对 “吉祥绵长” 的生活祈愿。它是彩瓷艺术的一段传奇,邀你共赏斗彩风华,细品莲纹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