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贝森特动身前往吉隆坡,中方已备下“大礼”,美:无法忍受不对等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准备参加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中方这边,代表团早早到位,议程排得紧凑,连“见面礼”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准备参加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中方这边,代表团早早到位,议程排得紧凑,连“见面礼”都准备好了。

当前局势不算轻松,美方甩出软件出口限制的威胁,中方亮出稀土牌,两个大国一来一回,把谈判气氛推到了临界点。

这场谈判不像表面那么平静。美方喊着“无法忍受不对等”,中方却稳坐钓鱼台,反制动作一波接一波,节奏拿捏得死死的。

问题来了,主动权到底在谁手里?谈得成还是继续扯?这就得从各自出招的方式说起了。

美方的谈判困局:从“先声夺人”到“自曝其短”

贝森特这次带来的“杀手锏”,表面看是软件出口限制,实则是在给自己下绊子。

限制工业软件出口,比如EDA设计系统、嵌入式操作平台这些,确实能卡住中方某些高端环节。但这招放在2025年,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过去几年,中国的国产替代速度不慢。操作系统这块,国内版本的占比已经翻了几番;工业软件方面,虽然不算完全替代,但能用的、能升级的,已经开始落地。这时候再搞禁运,能吓到谁?

更别说,美企自己也吃不消。微软、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占比高得惊人,真要断供,砍的不是中方的命根子,是自己的一条腿。

华尔街那边早就有人发了警告,别把政治情绪带进商业逻辑里。

贝森特的发言也有点“露馅”。福克斯商业频道那场采访,他抱怨“代表团中缺乏对中国的尊重”,话音刚落,就被自己人打脸。

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对这次磋商的目标都没统一口径,有的说要“避免脱钩”,有的还在喊“全面对抗”。

这种前后不一的策略,很容易让人看穿底牌。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协调机制一直受诟病,这次也没例外。

半导体行业协会直接上书白宫,反对扩大实体清单,理由很简单:这不是竞争,而是自毁长城。

归根到底,美方还是在老剧本里打转。边谈边打这套戏码用多了,大家都知道结局。问题是,摆出架势容易,收场就难了。

中方的反制智慧:从“稀土王牌”到“议程主导”

中方这次出牌不多,但每一步都精准。最先亮出来的,是稀土。这东西不是新话题,可中方这次搬出的,是升级版的打法。

不是简单限量,而是通过出口审批、品类管控、技术许可等多个环节,把稀土“软控制”做到了极致。

这招打得准,是因为稀土在美军工系统里太关键。从导弹制导系统到F-35战机,几乎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美国国防部的库存报告自己也写得明白,离开中国,短期内找不到能顶上的替代通道。

除了稀土,中方的另一个“杀器”是议程设置。这次派出的谈判代表是全职人员,和过去那种“兼着干”的模式不同。

这意味着中方能在节奏、议题、优先顺序上全盘掌控,不会被节外生枝牵着走。

外交部的表态也很克制,没有情绪化的言辞,更多是强调“沟通渠道畅通”“技术性问题可谈”。

这种“以静制动”的方式,其实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示。你急我不急,你涨声调我冷处理,反而能把对方逼得坐立不安。

不少智库都分析,贝森特代表团的心理状态不太稳。面对中方的冷静应对,他们的焦虑感反而被放大了。

能不能谈成,反倒不全取决于筹码,而是取决于哪一方更能沉住气。

博弈的深层逻辑:从“实力对比”到“规则重构”

这场谈判表面是关税和技术,实则是一次实力对比和规则重构的正面交锋。中方之所以能稳住阵脚,是因为背后的“硬家底”越来越厚。

比如稀土提纯技术,中国的专利全球占比超过70%。不仅掌握资源,还掌握工艺。这一点,在全球制造业里是稀缺的。

而整个制造业生态,中方也更完整,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工序衔接紧密,抗风险能力强。

反观美方,虽然在核心技术上还有优势,但过度依赖全球分工导致很多环节“卡在别人手里”。这让美方在供应链博弈中越来越被动。

另一个关键点,是规则的话语权。美方一直喊“不对等”,但这个“不对等”到底是哪一块?

WTO框架下,市场准入是双向的,美方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限制远远超过中国对美资企业的管理。这个逻辑,一旦摊开讲,美方的“委屈”就站不住脚了。

近年来,中方也在推动新的贸易规则,比如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的提案。

这些新框架,不只是为了谈判好看,更是为了未来博弈抢占先手。

谁能抢到规则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秩序中占得先机。

马来西亚作为东道国,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外交声明中只提“支持和平解决争端”“鼓励建设性对话”,没有选边站。

这种氛围,对中方其实更有利。因为越是中立场,越能凸显谁更理性、谁更有准备。

欧盟那边也在看戏。他们没有参与谈判,但对中美这场拉锯战的关注度一点不低。

布鲁塞尔那边的评估报告已经指出,中方在供应链稳定性上表现更强,欧美企业对中方市场的依赖程度仍在上升。

在这种多方力量交织的背景下,谁能把握长线逻辑,谁就能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多实质性成果。

新常态下的中美博弈

这场吉隆坡谈判,不只是一次政治动作,更像是一次结构性对话的试水。中方用体系化的应对破解了美方的压迫套路,让磋商回到理性轨道。

主动权已经从对抗转向议程主导,谁更能掌握规则、谁更能稳住节奏,就更有可能掌握未来。

中美的博弈,不会在一次谈判中见分晓,但每一次交手,都会悄悄地改变权力的天平。

信息来源:

美财长:美贸易代表已前往马来西亚,将与中方会谈 观察者网

中美新一轮谈判或围绕稀土、大豆、芬太尼?外交部回应来了 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