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一所重点中学爆出大瓜,一名教师在班级群里痛斥3名学生忘恩负义,原因是他们放弃上清华北大的机会,转头报了其他985名校热门专业。

这位漆姓老师在群里痛诉自己的付出都喂了狗,宣布与三名考生永不再见,随即解散微信群。

漆老师在长文中自诉为三人熬白了头,学校也投入百万资金。三人也争气,均上了清北录取线,本有机会参加强基计划,冲击清北冷门专业,光宗耀祖。然而三名考生利益熏心,为了自己的前途,辜负了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期望。

对于此事,笔者认为三名考生没有错,老师包括父母都不应该左右孩子的报考志愿。毕竟他们也是成年人了,高考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应该自己做主了。

而且就事论事,清北“天坑专业”本来就不如复旦、浙大的热门专业。三人的选择很有性价比,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很清晰,我也很欣慰看见新一代年轻人的清醒。一味的为了清北的名校光辉,而选择护理、考古等冷门专业,才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因为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男护士在医院里的举步维艰。

而且,清北也并非什么科研机构,进去了就代表了你能力非凡。这些冷门专业留给北京本地人和其他赞助人的后代报考不更好吗,他们以更低的分数考进去,在本地就业职位也能顺利窜升。笔者看来,没有身份背景的人,就该报考热门专业,分数不够清北热门专业,报考其他学校,不应该被指责。

外地考生上清北的难度太大了,过于把清北神化了。有些中学甚至把考上清北人数作为新年度提高收费的资本。教师的绩效、奖金更是直接与之挂钩,所以这也不难理解这位漆老师为何会这么愤怒。作为打工人,陪吃陪喝赔上笑脸跟了三年的业务,眼看就要到手却被别人抢走,谁不抓狂?

其实,高分放弃名校选择更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已是常态。去年安徽一考生,高考成绩超出重本线90分,却报考了一个专科学校。很多人都认为他一定是脑子进水了,结果看到学校名字,却纷纷感叹是自己见识短。原来,人家选的可是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毕业直接进体制当警察。

其实,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基本靠自学,学校只是一个平台而已。除了某些特殊专业(毕业后必须留在北京就业的),清北较浙大、复旦没多大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清北的荣耀大半是上世纪特殊年代打下来的,近些年真没出什么大师。

随着信息越来越畅通,AI进入高速发展,在市场前沿的大学反而更有优势。高分考生放弃清北执念,选择地处市场前沿的大学就读,可以说是互相成就,这对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