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命运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都是老天安排好的,一生的运势、甚至每天的日程都不可更改。另一种则相反,认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掌握了天道的人,能够适时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上面的两种观点,明朝时期的一个官员袁了凡,他自身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最早遇到一个邵氏神算梅花易数孔先生,算定了他寿命五十三、无子,甚至某年校考第几名都准确无误。经过几年的验证,果然如此。这位袁了凡就此信了,从此了无牵念。后来遇到了云谷禅师,懂得了“命由己求、福由己作”的道理,行善而积德,走出宿命定数,最终寿命七十四、有了一个儿子。命运发生了改变。
之所以先写下这个故事,是为了铺衬题目的意思。一个人逃不脱宿命的定数,取决于他的认知程度。不敬天地鬼神、不懂大道天理,任由自己的那颗浑心肆意乱为,纠缠在种种欲望、嗔恨、贪婪、情感中,让自己成了物的奴役。相反,那些敬畏天地,行善利他,修身自好,内敛检点者,自心常常明亮,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宿命定数就拘不住。

正常状态下,一般人们都多少知道事情的轻重、好坏,内心里都有一个良知,知道做人做事的底线。但是,往往存在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头脑一热、血往上涌,就会冲动,做了出格的事。命运就在此时显现了“宿命定数”,命里该有的就发生了。
那些路怒症者,都是一时上头,最终获得了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责;那些一时没有忍住砍人的,也是一时上头,验证了宿命的“该有此灾”。《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了镇元大仙的五庄观,悟空一时没有忍住,先是偷了人参果,后来又与清风明月顶嘴,之后把人参果树推倒。这些一时上头忍不住犯的事,成就了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因果,这就是取经僧的“宿命定数”。
佛家说:自性原本清净。道家说:清静为天下正。一颗清静的心,就不会出现头脑一时发热,也就不会犯事,进了宿命的圈套。儒家说要修身养性,养的就是心性,让自己的心一直处于中和的状态,所有的情感、心念的表达,都恰到好处。
相信很多有过头脑一时发热的人,他们在事后回想,总感觉那个时候并不是自己,如同做梦。其实很好理解,那颗心时时清醒者,必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反而一时头脑发热的人,都是被心魔占据了,浑浑沌沌、糊糊涂涂,因而成了“宿命”。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