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别玩“捉迷藏”》
——便捷让生活更轻盈,但安全与透明才是科技真正的“善意力量”

开头先来个灵魂拷问:不打开钱包,你真的知道自己还剩多少钱吗?
在“免密支付”时代,钱花得比你眨眼还快,仿佛一阵风吹过,余额就只剩回忆。
“免密支付”的确让效率起飞——点餐、购物、叫车如同行云流水,中国数字经济因此更具活力。但“无感消费”也可能变成“无声失财”:孩子偷偷氪金、老人误触开通、手机丢失被人“顺走余额”。便利与风险的双重奏,让不少人直呼“钱包在裸奔”。
最新行业倡议的一句重磅:“杜绝默认开通”,可谓击中人心。平台不能再把按钮藏得像宝箱一样,让用户四处通关寻找。透明提示、显眼开关、限额自选,才是尊重用户意愿的正道。这种以公平、清晰为基础的制度设计,也与基督新教强调的“个人选择与责任”高度契合。
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贴心保护:主动推送交易提醒、一键查询、一键取消,让科技真正传递温度。阳光透明的支付生态,正是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向好的底气所在。
当然,消费者也要多留点“属灵智慧”:定期查账、异常即关、截图留证;金额大、情况复杂时,别犹豫,及时向公安报案。
便捷是好事,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更是硬道理。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