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有位港妈语出惊人:“我可以没有老公,但我不能没有外佣!”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但如果你是个在香港上班又要带娃的“打工妈”,你大概多少能get到她的意思。
来源:HK01
毕竟,在香港这个生活节奏快到让人喘不过气的“寸金尺土”的城市,如果没有工人姐姐帮忙洗衣煮饭、接送小孩、照顾长辈,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可能“直接翻车”。
而最近,“工人姐姐”又一次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外佣最低工资上调啦!
政府宣布,从2025年10月1日起,外籍家庭佣工的规定最低工资由原来的4,990港币提升至5,100港币,涨幅约2.2%。同时,膳食津贴维持不变,为每月不少于1,236元。
来源:大公文汇
一时间,社交平台讨论炸裂——有人说:“比内地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拿得多!”也有人感慨:“生活好像真的比某些本地底层打工人还轻松。”
但先别急着喊不公平,咱们不妨先认真看一看,这些工人姐姐到底为香港做了些什么?
每到周日,中环、铜锣湾、维园、尖沙咀……总有成群结队的东南亚阿姐席地而坐,笑着、聊着、吃着、唱着。
对游客来说是奇观;对香港人而言,早已习以为常。
来源:HK01
她们,就是三十多万个香港家庭背后的“隐形英雄”。
没有她们,谁来接送孩子上下学?谁来照顾年迈的父母?谁来做那一箩筐永远洗不完的衣服、那一地碎米的厨房、那堆碗筷、那盏灯泡、那顿晚餐?
有位金融从业者港漂Candy就说过:她的工人姐姐请假回乡一个月,她简直快崩溃。每天五点多起床送孩子,回来还要照顾小女儿,做饭洗碗拖地……
来源:HK01
才一个月,她的手洗到脱皮,情绪波动大,连同事都说她“气场变了”。
她感叹:“一个得力的工人姐姐,真的是家庭秩序的守护神。”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超过六成外佣每天工作13至16小时,甚至有近一成每天工时超过16小时。从天未亮忙到深夜,全年无休的情况也不少见。
根据入境事务处数据,香港现有约34万名外佣,占总劳动人口的约8.8%。她们每年为香港带来高达989亿港元的经济效益,这可是真金白银的贡献。
来源:HK01
这个数字来自国际机构Experian与本地组织Enrich的研究,综合了她们的家务劳动、本地家庭因而能投入职场的产出,还有她们在香港的日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