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年销量破100万人次,中老年游客超9成!三峡游轮站上银发旅游C位

这届银发族为何“沉迷”坐船作者|AgeClub吕娆炜前言重阳节前夕,长江三峡游轮迎来今年第100万位游客,来自辽宁的王阿

这届银发族为何“沉迷”坐船

作者|AgeClub吕娆炜

前言

重阳节前夕,长江三峡游轮迎来今年第100万位游客,来自辽宁的王阿姨从万千旅客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一里程碑时刻的幸运见证者。

(图源:重庆邮轮中心)

在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数字背后,印证了三峡游轮旅游已经成为银发旅游市场最稳定,也最具增长潜力的赛道之一。

“目前祥源迈途每年包销15万个舱位,在三峡航道总体舱位的占比为12%至13%左右。客群中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占比达到85%到90%以上,占绝对主力。”祥源迈途新青年事业部渠道主理人杜海臣告诉AgeTravel。

一个业内共识是,对中老年群体而言,相较于行程紧凑的常规线路,节奏舒缓、旅程安心的“慢游”,更能收获他们的青睐。

而纵观整个旅游市场,也许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形式比游轮旅行更能成为 “慢游”代名词。

对于追求行程舒适与品质的中老年旅客而言,“慢下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他们更看重途中体验而非目的地本身,而游轮正好契合了这类需求,从餐饮、住宿到娱乐社交一应俱全,让旅行本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源:迈途旅游)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期间,三峡地区游轮完成客运量3.7万人次,平均床位载客率高达81.6%,刷新多项区域游船运营纪录。

从游客年龄结构看,50岁+和60岁+的银发人群已经成为三峡游轮的主要客群。重庆邮轮中心公布的一组游客年龄结构数据显示,2025年9月,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总量的55.89%;45-60岁的人群占29.32%。

显而易见,面对日益成熟理性的旅行消费市场,更多中老年群体的参与,正推动游轮体验从度假奢侈品下沉为一种常态化旅行方式。

01

谁在撑起三峡游轮市场:

50岁+客群站上C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李白的诗句中,展现了长江三峡的壮阔与诗意流动的从容。而在当下,这幅千年前的山水画卷,正以一种现代化的方式被重新演绎。

随着2023年以来国内游轮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长江流域的中高端河轮产品正成为银发游客寻找慢节奏、高品质旅行方式的首选。

大多数人眼中的三峡,是壮美山河与厚重历史。但对于瞄准银发客群的旅行社而言,长江三峡是一条流淌着商机与潜能的旅游大动脉。

(图源:迈途旅游)

杜海臣告诉AgeTravel,在三峡游轮产品的客群中,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占比达到90%以上,占据绝对主力。

成立于2005年的迈途旅游,早期以面向旅行社开展旅游批发业务为主,2019年被祥源集团收购后,成为集团文旅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海臣告诉AgeTravel,公司从2021年开始布局三峡游轮业务,目前在三峡航道上主要负责以总统6号、总统7号等为代表的多艘船的总包业务。

(图源:迈途旅游)

在旅游从业者眼中,面向银发人群做旅游,与面向年轻客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银发游客的特点在于出游周期更长、消费更理性、体验更注重舒适度。他们不像年轻人那样追求打卡式旅行,而更希望通过旅行获得身心放松与社交连接。也正因如此,银发人群愿意为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买单,成为推动游轮产品高端化、细分化的关键力量。

这一趋势也正在改变三峡游轮的市场结构。相比年轻群体的短期冲动型消费,银发游客的出行计划往往更具规律性和可预测性,他们更倾向于在春秋季错峰出游,并形成稳定的复购习惯。这使得游轮企业在排期、成本控制及产品设计上拥有更高的确定性。

业内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无论是在6-8月的传统旅游旺季,还是10-11月淡季,银发客群在游轮市场的整体占比都十分稳定。

根据重庆邮轮中心的数据显示,购买游轮产品的游客中,60岁+用户在五成以上,50岁+用户在八成以上。今年国庆中秋期间,三峡地区游轮客运量再度刷新近年纪录,达到3.7万人次。

(图源:重庆邮轮中心)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9月,长江三峡豪华型游轮完成客运量8.00万人,为2024年同期的111.68%;经济型游船完成客运量2.53万人,为2024年同期的114.74%。

一系列数字背后,不仅意味着市场在回暖,更代表消费结构的重塑:银发旅客正部分替代传统年轻用户,成为游轮市场乃至整个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柱。

这股回暖并不完全靠低价抢占市场,而是依靠“服务质量+产品升级”共同驱动。

02

谁在重新定义三峡游轮:

从独家航线到服务升级

三峡游轮的市场优势,并非单靠长江景色和人文历史。

真正的变革在于以中老年旅客为核心进行产品再设计。从适老化设施、低强度岸上行程,到各类文化互动活动,运营方不断探索适龄优化的细节升级,以满足银发客群的多样化需求。

1. 适老化服务:细节提升胜于单纯降价

对于中老年用户而言,舒适度、安全感往往比单纯“打卡”更为重要。杜海臣表示:“中老年用户更注重精神层面和文化体验,而不是单纯的价格导向。当前的银发族不仅看重适老化硬件,同时对于服务体验也有着更高要求。”

针对于此,一些企业在IP打造上不断创新,推出多样化主题活动。杜海臣向AgeTravel介绍了迈途今年推出的几款主题文化产品,包括:

游轮+江景旗袍秀:在船上甲板搭建舞台,让中老年游客参与走秀、舞蹈表演;

游轮+江景诗词歌会:充分结合长江沿线的诗歌文化背景,举行诗词歌会活动;

游轮+书画展览会:为旅客提供以书法、绘画为主题的文化互动场景。

(图源:迈途旅游)

上述融合产品,都在淡化“观景打卡”的旅行模式,也让游轮产品从传统观光向文化体验转型。

2. 舱型分层:满足差异化需求

产品分层是锁定银发客群的另一关键。

从市场反馈看,重庆邮轮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长江三峡豪华型游轮发船2327艘次,完成客运量66.85万人,占总客运量的74.17%;经济型游船发船1475艘次,完成客运量23.28万人,占总客运量的25.83%。

由此可见,长江三峡游轮已形成明显的分层格局:从经济型(如3天2夜短线产品)到中高端精品(4-6天,含岸上深度游、房型升级),再到近年投放的精品奢华新船,在设计上更强调舱房舒适度以及本地文化体验的嵌入,为中老年客群提供了更明确的消费升级路径。

(图源:小红书)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渝宜线(重庆-宜昌)、万茅线(万州-茅坪)之外,杜海臣向AgeTravel透露,今年迈途首推渝汉线(重庆-武汉),行程六天五晚,进一步丰富产品端供给,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今年以来,渝汉线共执行了约50个航次,平均每个航次约300名游客,客单价在4600元左右,相比其他三峡航线有着更长的行程和更多样化的体验。加上游轮改造升级后的舱房分层,形成从经济型到舒适性、豪华型的梯度选择,为不同支付意愿的银发客群提供对应入口。

(图源:迈途旅游)

通过这种“低门槛入场+高体验跃迁”的结构,企业既保留了大体量的基础客源,又为追求升级服务与体验的银发用户提供通道,从而增强了复购与口碑的可能。

3. 从量到质的转型:行业升级在路上

过去,三峡游轮的竞争重心更多集中在“舱位数量”和“价格战”上。运营商普遍通过批量包销、低价促销来吸引旅行社客源,形成以量取胜的粗放增长模式。

杜海臣介绍称:“目前整个行业的现状是供大于求,未来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更懂游客’,低价竞争会逐步退出主流,市场最终会走向品质化、情绪价值化的方向。”

在杜海臣看来,三峡游轮市场正经历从渠道驱动向产品驱动的结构性调整,开始更加关注产品口碑、用户复购率及品牌忠诚度的培养。

针对这一变化,目前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以下明显趋势:

品牌化运营加速:从单一航线的“散卖”到品牌游轮的统一形象打造,部分船方开始尝试以“船”为品牌核心,延展出固定客户群体与会员体系。

产品结构升级:以往的“游船+景点”组合,正被“游船+文化+社交”的复合体验逐步取代。船上文化表演、地方美食品鉴等成为新标配。

(图源:迈途旅游)

可以预见,未来三峡游轮的竞争焦点将不再是船只数量和价格,而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以银发友好、文化内涵与服务体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这不仅是企业的升级命题,更是游轮产业从量到质的必经之路。

03

三峡旅游的多栖探索:

始于游轮,不至于游轮

在三峡游轮市场显著复苏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单一的游轮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

尤其是以银发人群为代表的核心客群,他们对养生、社交和文化体验的综合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促使行业探索“游轮+”的融合发展模式,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综合旅游产品。

1. 游轮+康养:江上疗愈之旅

目前,长江三峡地区的“游轮+康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成为头部企业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例如,三峡旅游公司计划于2026年和2028年分别投入运营四艘省际度假型游轮,这些新船将结合康养、休闲元素,提供更高品质的健康旅游服务。

此前,星途集团销售总监熊笛也告诉AgeTravel,游轮的定位是“可移动的酒店”,相较于传统酒店,游轮同时具备交通属性,而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游轮又兼具住宿、餐饮、娱乐等多重属性,正成为中老年康养旅居的新场所。

杜海臣向AgeTravel介绍称,未来迈途计划将“康养+游轮+陆地”相结合,比如在船上设置健康监测、太极八段锦等轻运动体验,同时与集团旗下康养基地形成联动,为银发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游轮度假产品。

(图源:迈途旅游)

2. 游轮+文化体验:打造沉浸式产品

游轮不仅是水上交通工具,更承担文化体验的载体。

今年9月,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美维凯璇”豪华游轮在重庆开启首航。该游轮以“川西庭院”为设计蓝本,以“峡江六景”为灵感源泉,船上空间融合青砖白墙、竹影灰瓦、木雕窗棂等元素,复刻川西民居韵味,成功打造出长江上首个移动的“江上院子”。

(美维凯璇号)

除了通过硬件空间升级,营造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外,游轮运营和代理方还在行程中融入文化活动。

此前,“上船吧”负责人告诉AgeTravel,平台通过创新策略打造出差异化的文化体验。包括将地方民俗与非遗文化融入船上体验,例如扬州的杖头木偶、丰都的川剧变脸,让文化与旅行深度结合;同时沿线推出沉浸式用餐体验、免排队早茶、特色火锅等,将地方美食与文化故事同步呈现。

这一模式不仅满足银发客群的精神消费升级需求,也为游轮产品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间。一方面,通过文化活动和深度游项目提升票价和附加服务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品牌打造和高端文化定位,有效提升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3. 游轮+自驾游:灵活出行与深度体验相结合

“人车同乘”正成为当前内河游轮市场的创新尝试之一。

游客可以选择与自驾小车一同乘坐游轮沿江而下,享受舒适的船上住宿,同时在停靠的景区以自驾形式开展深度游览。这种模式兼顾了游轮的轻松舒适与自驾游的灵活自主,正受到越来越多中老年游客的青睐。

以三峡航线上的“新高湖号”为例,乘坐该游轮的游客,可在宜昌秭归港附近码头或重庆奉节码头将车开上游轮,车停船上,人住游轮房间,人车与船同行。

(新高湖号)

“游轮+自驾”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产品叠加和旅程优化。一方面,游轮提供稳定的核心行程、餐饮和服务支持,形成高端基础体验;另一方面,自驾游提供灵活性和探索深度,使游客能够根据自身节奏调整行程。

另一方面,三峡航线产品的持续丰富,也为目的地自驾游的联动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与传统的重庆-宜昌航线相比,重庆-武汉航线在交通便捷性上有明显优势。“选择武汉作为终点,不仅方便全国各地游客接驳,也解决了内河游轮末端集散的问题,大幅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和整体体验感。”杜海臣向AgeTravel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