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龙盘着,是虎趴着。”一旦进入看守所,即便再强硬的人也不得不低头。不过,看守所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冰冷阴森。在外界看来,在看守所那狭小的空间里一待就是数月甚至数年,苦苦煎熬等待,日子必定十分无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在看守所失去了自由,但也能苦中作乐,每天“六件事”足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一是看书。看守所里每个监区配有上百本图书,如“四书五经”国学类的,还有历史类、名人传记啥的,法律类如《刑法》《民法典》必不可少,心灵鸡汤类的也多,都是正规正版书。
喜欢看这样的书的人并不多,记得那时像《盘龙》《斗破苍穹》这样的玄幻小说很受欢迎。我是第一次看这样的小说,觉得打发时间蛮好。
当时,还可以让家里送书。我让家里送的是整套的《史记》,三大本一直看到“投牢”,走时把书送给了一位警官。
二是看电视。电视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虽然每晚要强制性坐好看新闻联播,但我们并不反感。周一至周五每晚从七点放到十点,周六周日上下午有时也打开。一般就是看中央一台,记得那时天天看“两头熊”动画片。
有时警官也会换一个台,比如看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歌手》等节目。记得那年,好像邓紫棋唱了《花火》吧,当时几个人还就歌手漂不漂亮争起来了。

三是可以娱乐。打牌、下棋是每天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上午、下午和晚上,天晴在风场,下雨在室内,晚上在床上,除了规定的学习、坐板、休息时间外,基本上有空就可以支场子。
那时主要玩“拖拉机”和“五十K”,还可以斗地主,还有“接竹竿”啥的。时间长了,玩腻了,一个重庆的就用扑克画了一幅可以“卡五星”的麻将牌。
打牌不准赌任何东西,搞个“光头后”笑声就是最好的奖励。过年时,用花生、糖果作赌注炸了一回“金花”。最后,赢了的基本还是分给了大家,就是图个乐而已。
因为打牌不带彩提不起劲儿,就有人想出弹脑瓜崩的办法。有一次几个因弹脑瓜崩轻重差点扯起皮来。我们都笑他们,每个人额头都弹红了,是不是傻啊。自此,就觉得弹脑瓜崩纯属是“让自己疼、让他人笑”,再也不搞这个了。
下象棋的比较多,也有棋下得确实不错的。棋摊子一支,下得下,看得看,支招的支招,一时让人忘记了是在受罪。

四是聊天。一个号子十几人在一起,“铁打的号子、流水的犯子”,扯不完的闲篇,听不完的奇事。在看守所里,男人一聊天,开口无非就是“谈性谈钱谈案子”,满口的荤话脏话下流话,没有丝毫伪装,谈得越多就像越见过世面样的。
记得有一个组织卖淫的谈起来,如同讲评书,听者众多,笑点一个接一个。然后就是谈发财搞钱,当然以走野路子发横财的故事多。
还有就是谈案子,自己或别人的案子会咋判,不少人喜好充内行、装法官。有的还搞出了一套公式,什么起刑多少、累犯加多少、交罚金能减多少等等。别说,预测的结果还八九不离十。
当然,还有小偷讲扒窃往事,电诈讲缅甸经历,涉毒的讲他们不为外人所知的圈子和乐趣等,如同让你看到另一个世界。
当然,有时也讲正能量的内容。历史典故、成语典故、名人故事啥的,也有人爱听。每天开号务会实在无聊,我们还组织猜谜语。

五是反思。进去的人,不论嘴上说得多硬,没有一个人不后悔的。静下来,就会想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被抓的原因,有时谈起来满是懊恼或是愤愤不平。
没人交谈时,独自出神发呆叹气,自己会判多少年,将来怎么办,出去了怎么搞,有没有可能只是虚惊一场,有没有可能轻判,反正就是一团乱麻,不去想是不可能的,想通想明白也是不可能的。无聊的日子就在这样的想和盼中慢慢过去了。
六是做梦。进过看守所的人都有同感,在看守所里做梦特别多,当然,并不一定是噩梦啥的,特别易梦到外面的人和事。从小长大的地方,遇见过的人,甚至是只见过一面的人,都有可能梦到。自己的亲人、熟人,会梦到几次。
梦中经常还是在外面的生活场景。有时梦中刚上菜、酒杯一端梦醒了。有时梦中拿着电话要么没电了,要么打不通。有时梦中开车开得飞起来,突然一个急刹车。
奇怪的是,每个人梦的大体一样,只是人物、地点不同罢了。其实,这不过是失去自由的人共同的情绪影响而已。
说实话,进了看守所,即便有再多苦中作乐的方式,也难以抵消内心的焦虑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