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这是宿北战役取得胜利后陈毅元帅作的诗,可见,这场战役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的,不但全歼了敌人的整编师,就连师长戴之奇也兵败自杀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场战役是多么的惊险,可以说是粟裕打的仗中为数不多的几场惊险之战的其中之一了。

那么这场战役是怎样扭转战局的呢?到底为啥说敌军的将领反而成为助攻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四路大军压境,蒋介石有如此大规模的作战部署,意欲彻底消灭江苏境内的陈毅、粟裕部队。
已经打了几个月的战争了,国民党非但没有消灭共军,还让共军越打越发展,尤其是华东战区的陈毅、粟裕部,让蒋介石认为到了不得不集中兵力消灭陈毅、粟裕部的时刻了,为此决定组织四路大军,包围和歼灭粟裕部队。
陈诚提高了嗓门,加重语气说道,“这次行动的第一步,也是第一个目标,就是攻下新安镇,攻下新安镇犄角沭阳,彻底占领东陇海铁路,完成战略分割,切断苏、鲁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包围和歼灭苏中共匪粟裕部。为达成此作战目标,我们组织四路大军,中心点瞄准新安镇。其中,第一路,以宿迁的整编第69师和专从鲁豫战场调至徐州的整编第11师,由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将军指挥,先攻下新安镇、沭阳。其余三路是……”

这四路大军的中心瞄准点是新安镇,主要是由第一路的负责,也就是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和胡琏的整编第11师。为了重点支持他们这一路,还特意给他们加强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徐州的作战飞机也任由他们调用。
陈诚见众人回答后,又补充说:“为重点支援你们这一路,并考虑到宿北地区山高水多,国防部特意给你们加强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徐州的作战飞机也任由你们调用。这样,你们的兵力由6个半旅增加到7个多旅,5万多人,装备也都是一流的。”

仅这一路就达到了五万多人,装备也是一流的,可见,这次蒋介石是调动了很大规模的兵力去围剿粟裕部队的,这也看出了当时形势的危急情况。
二、几十万大军压过来,该先打哪一路呢?
国民党这样大规模的作战,几十万的大军铺天盖地而来,苏北的形势就变得非常紧张了,也非常惊险了。
陈毅等人日夜筹划这场战役,最后他们选定宿北作为主战场,主要是因为敌人虽然分了四路前来,主要目标是占领沭阳和新安镇,而且有三路敌军被我军打击过,顾虑非常多,因此,进军不会太快。而宿迁东进的一路呢,就有冒进的可能,这一路正是胡琏的整编第11师和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整编第11师对淮北的地形不熟悉,整编第69师是由3个不同建制的旅合成的,内部矛盾比较多,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为了打好这场战役,陈毅和粟裕亲自到宿迁东北的阴平、叶庄指挥作战,可见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
三、粟裕抓住机会切断整编第69师和整编第11师,在峰山围歼整编第69师,胡琏见死不救,戴之奇兵败自杀。
陈毅和粟裕到达宿北指挥后,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就是吴奇伟下令让整编第69师和整编第11师开始进攻新安镇和沭阳。
粟裕抓住时机,给69师下了一个“口袋”,还让第九纵队的75团阻击胡琏指挥的11师,拖住第11师的行进,让他和第69师拉开间隔距离,这样就分割穿插了这两支部队,让他们无法呼应。

分割开敌军的两个师以后,就发起了对制高点峰山的进攻,因为只有占领制高点峰山才能决定战局的成败,果然,不负众望拿下了峰山,还把第69师的几个旅打散了,让他们首尾无法呼应。
而戴之奇这边呢,感受到了峰山失守带来的压力,再加上被粟裕部打散了自己手下的几个旅的,担心他们被逐个击破,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失守的峰山,作战飞机等也用上了,看样子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了。
可粟裕他们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知道戴之奇会猛夺峰山,还要防止胡琏的整编第11师的增援,虽然他们知道胡琏和戴之奇不合,也分属不同的派系,但是,他们也不得不防。

戴之奇用尽全力也没能拿下峰山,开始恐慌了,开始考虑向谁求援,他首先想到的是胡琏,可是胡琏不理他,而吴奇伟呢又是一个空架子,他只能听从副官和参谋长的建议联系了蒋介石,说明了自己的危急情况,还说明了吴奇伟和胡琏空答应着,按兵不动,不支援他的困境。
戴之奇致电蒋介石电文:我已于16日陷入共匪陈毅、粟裕的包围中,当晚即向吴奇伟和11师胡琏呼救,二人空说不动,至今不见一兵一卒援我。峰山岭制高点已失,我部和胡部已被共匪叶飞、韦国清割裂,陈、粟意图对我进行围歼。我恳求校长派兵或催令胡琏部救援,拯危旅于万难之时。
蒋介石这才了解到宿北战场的真相,以前蒋介石一直被手下人瞒报,让他以为宿北进攻顺利,已经包围了陈毅、粟裕,没想到得到戴之奇的求援以后,他勃然大怒,陈诚给胡琏下令,赶紧去救戴之奇。

接到命令的胡琏,赶紧安排人去攻峰山,可是,粟裕这边的人一直在阻击,让胡琏无法靠近戴之奇的部队,一时间无法救援。
戴之奇这边却一再的哀求吴奇伟和胡琏拉他一把,吴奇伟我让胡琏赶紧强渡六塘河,向戴之奇靠拢,但是胡琏却表示他只能尽力去救他,戴之奇部不堪设想了。
粟裕这边也没有放弃机会,一面阻击胡琏向戴之奇靠拢,一面要赶紧解决戴之奇部,向戴之奇发生了猛烈的进攻。

戴之奇承受不住粟裕部的攻击,跟师部退到了村东北角,最后向胡琏发出了求救,结果胡琏却还让他坚持到天亮。
敌人的攻击,再加上胡琏的袖手旁观,戴之奇的部队几乎殆尽,副官和参谋长也在力劝戴之奇投降,这让戴之奇一时间心灰意冷,让他们自己找出路,而戴之奇却举枪自杀了。
四、宿北战役惊险万分,粟裕正是抓住了胡琏的袖手旁观才扭转战局,全歼整编第69师。
看到戴之奇的自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理解,认为这不是抗击外敌的战役,是我们意见不统一的内战,没有必要非要杀身成仁。后来分析了一下战局才发现,戴之奇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对他所信任的党国的失望导致的,他失望于胡琏的袖手旁观,失望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眼看着他的部队被全歼灭,却没有人对他施援手,整编第69师没有了,他这个师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才是他自杀的原因,也是在表示自己的不服和不满吧!

不过,正是因为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争斗,才让粟裕在惊险的局势之下能扭转战局,抓住胡琏的袖手旁观,让这成为他的助攻,得以全歼戴之奇的部队,取得了宿北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也让华东战场的局势得以扭转,是一个转折点,真是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
当然,这场惊险之战能得以扭转战局是离不开粟裕的战略眼光的,他看准时机,截断了戴之奇部和胡琏部的,让他们分开,然后围了戴之奇部,这才是逐个击破的战略布局,是最好的胜利之法。
宿北战役真是粟裕经历的惊险之战,四路大军,几十万的敌军压过来,如果不是他精准的判断时机,利用敌军之间的嫌隙,扭转战局,也许后果不堪设想。此场战役也看出了粟裕将军的“战神”之名是实至名归的!
沐溪悦解读历史系列原创文章,用笔尖带给大家重现当年的岁月。请大家踊跃关注和支持,创作不易,严禁抄袭搬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