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等欧洲国家近段时间来不断向我国发出挑衅,又是威胁要在贸易上报复中国,“搞一出大的”行动,又是公开勾结台当局,践踏我国划下的红线。
但如今,德法又突然“180度转变”,马克龙甚至提出邀请中国明年参加G7峰会。

据观察者网11月13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正酝酿一场外交豪赌。他考虑邀请中方参加2026年在法国依云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德国目前也支持了这一想法。
人们不禁疑惑,法德等国家对中国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算计?拉中国进入G7俱乐部,是真的拥抱多边主义,还是想逼中国承担更多“发达国家”责任,特别是在气候资金等议题上解西方之困?
要知道,G7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其成立的初衷,就是促使西方国家打压他国,控制世界话语权。

如今随着中国等国家实力的不断增长,G7正面临影响力持续衰退的尴尬。不客气地讲,这个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非正式集团,已无法反映当今全球经济力量的分布。
特别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二十国集团表现出冷淡态度,更使G7的未来蒙上阴影。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龙或许因此决定押注于重新定义G7,希望通过引入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来让法德等国家能继续在世界上狐假虎威。
除此以外,气候变化领域是G7国家亟需中国支持的关键领域。10月31日,G7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在多伦多召开,议题包括加强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

然而,G7国家在气候资金承诺上的兑现记录并不理想。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就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但十几年过去,他们仍迟迟未能履行这一承诺。
从这个角度来看,G7国家恐怕是希望通过邀请我国参会,逼我国接过“发达国家”的标签,让我国为全球气候等问题支付巨额资金。
然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明确自身定位。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的伙伴、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

面对西方的邀请,我国的应对显得沉着而富有智慧。要知道,在马克龙之前,特朗普用G2峰会形容中美会晤。
特朗普试图给全世界一种印象,即中美两国或许正在努力建立“G2”集团。对此,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这表明我国拒绝被纳入任何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而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与此同时,我国继续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在气候治理等议题上,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可以看到,对于特朗普的G2邀请,我国都没有答应。马克龙能否在明年请到中国,还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