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先看作品风格。到底什么是风格呢?说起来特别简单,风格和技法特点、审美情趣、创作理念有关。人们常说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就是传统山水画的主要风格。这是根据技法特点进行划分产生的类别。人们喜欢把宫廷绘画作品称为院体,也是一种风格。与之相对应的风格是文人画,泛指那些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作品。
看这几幅山水册页,技法不同、描绘的山水景色不同,带来的感觉是相似的。这也是风格,可以把这种风格概括为古雅润秀。看到画中山水,让人联想到乐山乐水的志趣情怀。风格的形成,标志着画家进入到成熟阶段。哪怕在创作中偶尔流露出仿古特征,整体上表现出自己的面貌。

高简 山水册
先看这幅浅绛山水,笔墨虚淡,枯笔淡墨皴出山石肌理结构,湿笔蘸取赭石进行晕染。枯湿并用,让画面有一种清冷、润泽并存的味道。也可以把这种味道称为“逸气”,让人联想到元人笔墨呈现的自然天真之意。
看似简简单单,细品有传承、有笔墨,有章法,这就是“古意”。湿笔淡染,表现山石结构的过渡面有了具象呈现。技法上的特点让画面显得天然生动,这就是“雅致”。至于何为润秀,可以结合下面这幅云山美景细品。

高简 山水册
北宋有很多文人热爱艺术,他们谦虚地称自己的作品是“文人墨戏”。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米芾、苏轼、文同等人。这幅描绘雨霁天青、烟云缥缈的山水画以湿笔点皴画法为主。画家利用虚实、浓淡对比画出空间关系。明明画面不大,还能让人觉得画中景色有千里之势。仔细看画中点皴,有一层层叠加的步骤,既有水墨淋漓的畅快洒脱,也能满足视觉感受。两者同时兼顾,就是“润秀”。
为什么技法不同的画作还能具备统一风格?这就是画家的个人魅力啊,让人们有兴趣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创作经历。看完上面两幅册页,估计你已经好奇这套山水册页是谁的作品了吧。这位画家叫高简,生活在清代,苏州人。

高简 山水册
面对风格特征鲜明的前辈画作如何转化为自己的风格,高简也做出了示范。一江两岸、杂树草亭、折带皴山石,一看就是元代画家倪瓒的风格。倪瓒画中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寂寞,没有那种心境很难画出来。
高简的方法说起来也不难,画不出来就不要强行效仿。他尽可能还原倪瓒的笔墨特征,虚、枯、淡都有了,抒发的情感就属于高简本人了。虚,蕴藏空灵美好;枯,让人看到了用笔上的苍劲骨力;淡,代表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学习元人笔意,很容易失去“真我”或者过去强调“真我”。看了高简的仿倪瓒山水,说不定对你有所启发。

高简 山水册
说到风格,很容易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最好的办法是动手创作,如果你喜欢高简的风格那就画一幅山水,到时候会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