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釜山一高中生被14家医院拒收后身亡,韩国医疗体系染上“富贵病”?

10月20日6时17分,韩国釜山一所高中拨打119急救电话称,一名男生倒地并出现剧烈痉挛,但仍有呼吸。急救队于6时33分
10月20日6时17分,韩国釜山一所高中拨打119急救电话称,一名男生倒地并出现剧烈痉挛,但仍有呼吸。急救队于6时33分抵达现场时,学生此时意识模糊、全身抽搐。急救人员依据重症度分类标准将其判定为五级中的二级“紧急”,并按规定向能够处理痉挛患者的地方急诊医疗中心逐一致电请求收治。在接下来的1小时18分钟里,急救人员联系了15家医院,前14家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当少年终于被第15家医院收治时,他已经心脏骤停,最终不治身亡。

急救记录显示,从6点44分开始,海云台白医院、东亚大学医院、釜山大学医院等釜山当地主要医疗机构纷纷拒绝接收这名学生。拒绝的理由惊人地一致:“无法收治小儿重症患者”、“无小儿神经科诊疗”。令人困惑的是,一名高三学生,按理说已不属于儿科收治范围,却仍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

119急救队在行进中持续施救,并升级求援至釜山消防急救管理状况中心,希望却在多家医院的拒绝中被逐一熄灭。7时25分,患者心脏骤停,情况已万分危急。终于在7时30分,大同医院成为了第15家、也是唯一同意的医院。当救护车在7时35分冲到医院,这场始于1小时18分钟前的生命赛跑,已失去了意义。

这起悲剧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韩国的医疗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富贵病”的侵蚀。

在韩国,医疗资源的高度集中与分配不均早已不是秘密。以首尔为例,这座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城市,却集中了全国40%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而像釜山这样的第二大城市,医疗资源已然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那些偏远的乡村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2.5人,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的3.7人。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医生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整形外科、皮肤科等利润丰厚的领域,而急诊科、儿科、胸外科等“不赚钱”的科室则长期面临医生短缺的问题。

韩国医疗系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

2020年,韩国政府宣布计划在10年内将医学生招生名额增加4000人,这一看似温和的改革方案却引发了医疗界的强烈反弹。医生团体集体罢工,声称扩招将降低医疗质量。然而,不少分析指出,真正的担忧是医生们害怕扩招会打破现有的“供需平衡”,影响他们的收入和地位。

韩国医生协会的强势地位在发达国家中实属罕见。他们通过限制医学生名额,人为制造医生短缺,从而维持高收入。根据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团的数据,韩国专科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普通工薪族的6倍以上,这一差距在OECD国家中位居首位。

在利益与生命的权衡中,韩国的医疗体系似乎出现了致命的偏差。

回到釜山那名高三学生的不幸遭遇,医院拒绝接收危重病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冰冷的现实:在韩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下,接收急诊患者,特别是病情复杂的患者,对医院来说往往是“亏本买卖”。

韩国医疗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金敏洙指出:“韩国医院的急诊室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急诊患者的治疗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保险报销额度有限,导致许多医院,尤其是私立医院,对接收急诊患者持消极态度。”

与此同时,那些被称为“小儿”的患者更是备受冷落。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韩国儿科专科医生数量减少了近20%。许多医院干脆关闭了儿科急诊服务,因为这意味着需要配备专门的儿科医生和设备,而这些投入在经济上并不划算。

医疗资源的“荒漠化”正在韩国各地蔓延。

类似釜山少年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2024年3月,在韩国医生集体罢工期间,忠清北道一名两岁九个月大的女童溺水后,因需要紧急手术,医院向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和首都圈的11家医院提出转院请求,但均以“人力不足”或“病床不足”为由拒绝接收,最终女孩不幸离世。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韩国的医疗系统正在形成一种“选择性救治”的模式——医院更愿意接收那些病情简单、支付能力强的患者,而对于那些病情复杂、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的急诊患者,则想方设法推诿。

医疗体系的裂痕,照见了韩国社会的分化。

韩国医疗系统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韩国社会分化的一面镜子。在首尔江南区的豪华医院里,你可以享受到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和顶尖的医疗技术;而在地方城市和偏远地区,连基本的急诊服务都难以保障。

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地域之间,也体现在不同人群之间。数据显示,韩国高收入群体在私人医疗保险上的支出是低收入群体的三倍以上,他们可以绕过公立医疗系统,直接寻求私立医院的高端服务。而普通民众则不得不在日益恶化的公共医疗系统中挣扎。

面对这些系统性问题,韩国政府并非毫无作为。除了推动医学生扩招计划外,政府还尝试通过提高急诊报销比例、设立区域性急诊中心等措施来改善现状。然而,这些改革措施面临着医疗集团的强烈抵制。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正在升温。在釜山少年死亡事件曝光后,多个公民团体发起倡议,要求政府加强对医院急诊服务的监管,确保危急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也有呼声要求重新审视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打破大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垄断。

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家李政勋指出:“医疗问题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当一个社会的医疗系统将利益置于生命之上时,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已经开始动摇。”

结语

那名釜山高三学生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对整个韩国社会的叩问。当医院的大门因各种理由而对危重患者关闭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对基本人性的信念。

医疗的本质是救死扶伤,而非精于计算的生意。韩国医疗体系的“富贵病”需要的不仅是一剂改革的良药,更需要对医学本质的重新思考——在生命与利益的天平上,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