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SEEG与颞叶癫痫:精准定位致痫灶,破解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困局

SEE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癫痫外科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对于包括颞叶癫痫在内的复杂、难治性癫痫而言,它不再是一种

SEE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癫痫外科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对于包括颞叶癫痫在内的复杂、难治性癫痫而言,它不再是一种“猜测”,而是转变为一种可以三维可视、精准定位致痫灶的新技术。使得手术切除更加精准、安全、有效,从而破解了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困局。

一、先搞懂:颞叶癫痫为何难治

颞叶结构复杂且深,包含海马体、杏仁核、内嗅皮层等多个关键结构。致痫灶可能只局限于某个微小区域,也可能涉及多个结构网络。

在癫痫患者群体中,颞叶癫痫(TLE)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类型,在成人癫痫里超过一半。对于吃药控制不理想的颞叶癫痫就需要进行手术评估 ,手术就涉及到致痫灶的定位。颞叶癫痫如果病变单纯局限在海马,那么通过特殊序列核磁和长程视频脑电图,再配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可以大致明确手术方案。但不少颞叶癫痫不单是海马问题,通过常规检查可能没法明确,或病灶的边界没法界定,有的病灶还可能涉及到功能区,这就是颞叶癫痫的 “治疗难点”。

正是这种常规检查的 “定位难”,导致许多颞叶癫痫患者即便接受外科手术,术后发作控制率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过,近些年发展出现的SEEG(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为这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带来了转机。

二、SEEG:给颞叶癫痫装上 “精准定位雷达”

SEEG 是一种微创的颅内脑电图技术,核心原理是通过 “立体定向技术”,将直径仅 0.8mm 的深部电极精准植入大脑深部核团(如海马、杏仁核)或可疑致痫区域,直接记录局部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锁定致痫灶的 “精确位置”。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查看更多SEEG相关知识↓↓↓

SEEG 的技术优势,完美适配颞叶癫痫等复杂、难治性癫痫的诊疗

微创性:无需开颅,仅通过颅骨上 2-3mm 的小孔植入电极,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如出血、感染)仅 1%-2%,远低于传统开颅电极植入术;

精准性:借助术前核磁、PET-CT 等影像融合技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电极植入误差可控制在 1mm 以内,能精准覆盖颞叶深部的海马、杏仁核,功能区等关键区域;

全面性:可同时植入多根电极,每根电极又包含多个记录点,能同步监测多个可疑区域的电活动,清晰分辨 “致痫灶” 与 “传导灶”(仅传递异常放电,非发作起源),检测范围更全面;

功能性:除定位致痫灶外,还可通过电极进行 “皮质功能 Mapping”(如语言、运动功能定位),避免手术损伤重要功能区。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查看更多SEEG优势↓↓↓

三、SEEG 在颞叶癫痫中的核心作用

SEEG 并非单纯的 “定位工具”,而是贯穿颞叶癫痫诊疗全流程的 “核心技术”,主要发挥三大作用:

1. 精准定位致痫灶:明确 “发作起源点”

这是 SEEG 最核心的价值。通过连续 24-72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长程监测,SEEG 可记录患者自然发作时的电活动,观察异常放电的 “起源部位”“扩散路径”:

► 若异常放电首先起源于海马,且扩散至杏仁核、颞叶外侧皮质,可确诊为 “海马硬化型颞叶癫痫”;

► 若异常放电起源于海马旁回或岛叶,再扩散至颞叶,则需判断为 “额外致痫灶”,避免手术仅切除海马而遗漏其他病灶。

例如,某患者因 “反复意识丧失、肢体抽搐” 就诊,头皮脑电图提示 “右侧颞叶放电”,但核磁未发现明显异常。通过 SEEG 植入电极后,发现异常放电实际起源于右侧海马旁回(而非海马),为后续手术精准切除病灶提供了关键依据。

2. 鉴别病灶性质:区分 “结构性” 与 “功能性” 致痫灶

部分颞叶癫痫患者的核磁无明显结构异常(如无海马硬化、肿瘤),此时 SEEG 可通过电活动特征,判断致痫灶是否为 “功能性病灶”(如皮质发育不良、微小错构瘤):

► 若电极记录到 “高频放电”“尖波节律”,且与癫痫发作直接关联,即使核磁无异常,也可判定为功能性致痫灶;

► 若电极记录到的电活动与核磁显示的海马硬化区域完全吻合,则可确认 “结构性致痫灶”,为手术切除提供明确靶点。

3. 指导精准治疗:实现 “个体化诊疗方案”

SEEG 定位明确后,可根据致痫灶的位置、大小、与功能区的关系,制定两种核心治疗方案:

(1)SEEG 引导下热凝毁损治疗(微创治疗)

适用于致痫灶体积较小、位于功能区附近(如语言区、运动区)的患者。原理是通过 SEEG 电极向致痫灶传递射频能量,局部加热至 60-80℃,破坏异常放电的神经元,达到 “灭活” 致痫灶的目的。

► 优势:无需开颅,可多次进行(若首次治疗效果不佳,可调整电极位置再次热凝);

► 适用场景:海马微小硬化、颞叶外侧小致痫灶、老年或身体虚弱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2)SEEG 引导下致痫灶切除术(根治性治疗)

适用于致痫灶位置明确、远离功能区的患者(如典型海马硬化型颞叶癫痫)。手术以 SEEG 定位的致痫灶为核心,精准切除病灶(如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避免过度切除正常脑组织。

► 临床数据: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3 年研究显示,SEEG 引导下颞叶癫痫致痫灶切除术,术后 1 年无发作率可达 80%-90%,远高于传统手术(40%-50%);且因精准定位,术后记忆、语言功能损伤发生率降低至 5% 以下。

四、SEEG 定位后治疗颞叶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

SEEG在颞叶癫痫中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2025年9月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杂志

1. 疗效:长期控制率显著提升

多项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对于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SEEG 定位后接受手术或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术后 3 年无发作率可达 75%-80%;

若致痫灶为单一、局限的海马硬化,术后无发作率可高达 85% 以上;

即使是多灶性颞叶癫痫,SEEG 引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也能使发作频率显著降。

2. 安全性:微创 + 精准,降低并发症风险

SEEG 的微创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优势:

严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发生率仅 1%左右,且多为轻微出血(可自行吸收);

因术前通过 SEEG 进行功能定位,手术可避开语言、运动等关键功能区,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如记忆下降、失语)发生率低于 3%;

热凝毁损治疗更是无需开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结语:SEEG 开启颞叶癫痫精准诊疗新时代

对于包括颞叶癫痫在内的复杂、难治性癫痫而言,“不能准确定位致痫灶” 曾是治疗路上的最大障碍。SEEG 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 “定位难” 的核心问题,更实现了 “定位 - 治疗 - 疗效评估” 的个性化、精准化治疗,让更多患者摆脱了频繁癫痫发作的困扰。

当然,SEEG 并非 “万能”,其适用需经专业医生团队评估,且需在具备神经导航、颅内脑电图监测条件公立大医院,由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带领下开展。

本文内容参考并综合了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相关诊疗指南、Science Bulletin杂志、现代癫痫外科学专著中关于SEEG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国内外大型癫痫中心对颞叶癫痫的诊疗共识。所有治疗决策均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