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执政联盟解散,高市首相之路恐将生变,石破茂就侵略战争表态

2025年10月,日本政坛正经历着双重震荡。自民党与公明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突然解体,与此同时,即将卸任的首相石破茂以

2025年10月,日本政坛正经历着双重震荡。自民党与公明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突然解体,与此同时,即将卸任的首相石破茂以"个人见解"形式发表战后80周年历史表态。这两大事件不仅将深刻影响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更折射出日本在历史认知、政党制衡与国家发展路线上的深层矛盾。

执政联盟的破裂源于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以自民党未能有效整改"黑金政治"为由退出联盟。这一决定使刚刚当选自民党总裁的高市早苗之路恐将生变。自民党目前在众议院仅占196席,距离过半数所需的233席差距明显;参议院100席的规模也远未达到125席的过半门槛。公明党已明确表示不会在首相选举中支持高市,这使得原本依赖联盟席位优势的自民党陷入被动。高市若想突围,必须争取日本维新会或国民民主党的支持,但前者与自民党的修宪主张存在分歧,后者对右翼政策持保留态度,谈判前景不容乐观。

自1999年以来,自民党依赖公明党的选票基础和中间路线支持,实现了安保法案、经济刺激等多项政策的落地。如今联盟瓦解,高市推动的右翼纲领将失去缓冲带,特别是其主张的防卫费大幅提升、修宪议程等极可能遭到在野党联合抵制。《朝日新闻》此前预警的"公明党难以长期妥协"已成现实,这意味着高市要么软化意识形态立场,要么陷入国会审议僵局,两种选择都将削弱其执政基础。

按照惯例,首相指名选举本应在自民党总裁选举后迅速举行,但受联盟破裂影响,投票可能推迟至10月20日以后。这段 "总总分离"(总裁与首相分属不同人)的特殊时期,将导致外交议程被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月底访日、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等重要外事活动的准备工作被迫延后,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也陷入停滞,这无疑会加剧民众对自民党执政能力的质疑。

就在执政联盟解散的同一天,即将卸任的石破茂发表6000字的"战后80周年个人见解",并就侵略战争表态。作为自民党内温和保守派的代表,石破茂的表态呈现出鲜明的"平衡特征"。这份见解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入剖析了战前日本在宪法设计、议会制衡、媒体监督等方面的缺陷。同时,他还警示当前日本需警惕"狭隘民族主义与排外情绪"。这种制度层面的反思,与安倍晋三模糊历史、高市早苗否认侵略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被学界解读为"对右翼修正主义的委婉警告"。

然而,石破茂的表态仍存在明显局限性。尽管他在记者会上表示战后的历届日本政府从未说过"那场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但全文却并未出现"谢罪"、"道歉"等关键措辞,回避承担对亚洲邻国的直接加害责任。这种"非道歉式反省"的策略,本质是温和保守派在党内压力下的妥协。从政治遗产角度看,石破选择以"个人见解"而非内阁决议形式发布,既规避了党内强硬派的阻挠,又为自己留下独特的历史定位——在村山谈话的道义忏悔与安倍谈话的民族主义叙事之间,开辟了"制度反思"的新路径。

当前,日本政治格局已进入高度不确定期。高市早苗若想胜出,要么向国民民主党等中间派妥协,暂缓修宪扩军等激进议程;要么冒险拉拢日本维新会,以部分经济政策让步换取席位支持。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虽呼吁"政权更迭",但148席的规模难以单独抗衡自民党,且与维新会等党派的合作存在意识形态障碍。日本媒体普遍预测,高市仍有较大概率当选,但执政基础将远比石破政权脆弱。

若高市成功组阁且选择强硬路线,可能加速推进扩军备战、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等议程,这将加剧东亚军备竞赛,使中日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其否认侵略历史的立场也可能引发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弹,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另一种可能是,受制于议会制衡,高市被迫调整政策,在历史问题上保持低调,优先处理经济民生议题。但这种妥协可能引发党内右翼不满,加剧自民党派阀斗争。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当前日本政坛的动荡,本质是其战后政治体制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格局遭遇民意多元化挑战,历史修正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博弈进入新阶段,经济停滞与安保扩张的政策困境难以破解。无论高市早苗最终能否顺利出任首相,日本政治都将进入一个充满变数的调整期,其走向不仅关乎日本自身发展,更将深刻影响东亚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局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