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在南宋时期已经富甲天下,称得上人间天堂,商业繁华,百姓富裕。
苏州城东,有一位李员外,家境殷实,为人低调,从不喜欢抛头露面,但见人也十分和善,家中只有一个女儿,名唤李宛如,被视作掌上明珠。
李员外不是苏州本地人,而是多年前从外地举家搬迁来的。苏州城的人只知道李员外早年在北方生活,后因北方战乱才不得已携全部家财到了苏州,自此就在这里置办田产、建宅安家,过起深居简出的富翁生活。
人们都知李员外家境富裕,府宅豪华,田产丰富,佃户上百,每年的收成都是不小数目。

但他却从不张扬,当别的有钱老爷不断娶妻纳妾、大肆招纳家丁丫鬟之时,李员外却始终独身一人。
妻子早逝后,便带着自己的女儿李宛如生活,家中也只有从北方一路跟随而来的几个老仆。
男仆负责打理田产项目,奴仆负责照顾李员外父女生活起居。
后来女儿李宛如逐渐长大,李员外便请来先生,在自家院子里教她读文识字。
李宛如天资聪颖,上了几年私塾,便将儒家经典了然如胸,除了四书五经,她涉猎甚广,尤其喜好佛理。
古时候,女子往往十三四岁便会早早出嫁,尤其是大户人家,十三岁开始,亲事便会被父母提上日程。
长到豆蔻年华,李宛如出落得亭亭玉立、清丽脱俗,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典型的肤白貌美大长腿,外加富二代。
因此,苏州城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富家公子哥对貌若天仙的李宛如,倾慕不已。
这一方面是爱慕李宛如的美貌,另一方面也是垂涎李家财富,毕竟李员外就一个女儿,他百年之后还不是谁娶了李宛如谁就白得李家家产!
但是,就在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竞争李家女婿,讨论花落谁家的时候,18岁的李宛如做出了让人惊掉大牙的决定:到城外尼姑庵落发为尼!
奇怪的是李员外不但不阻拦,还拿出大笔财产修缮尼姑庵,亲自把女儿送过去为尼。
自此,花季少女李宛如遁入空门,法号妙善。那些提亲的人家,钦慕她的富家公子,纷纷扼腕叹息!
李宛如进入城外尼姑庵之后,由于其本来就天资聪颖,又喜好钻研佛经,因此很快成为尼姑庵里讲经颂课的法师。
由于妙善往往能将精深佛理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久而久之,她的名声竟然越来越大。苏州城中及附近村落许多善男信女成为其忠实信徒。
由于尼姑与女性信徒天然亲近,妙善身边聚集了众多女性,每月一次的开坛讲经,尼姑庵里座无虚席,清一色女性信徒,其中又以寡妇居多。
这些寡妇,深受程朱理学倡导的礼教思想毒害,为保贞洁,守寡多年。缺少精神寄托,而皈依佛门。
年轻的妙善,精通佛法,为人亲和,成为他们争相结交的对象。
城外尼姑庵随着妙善的加入,几年时间里,便从以前的冷清凋敝,一跃成为香火鼎盛的大庵,一度几乎能与寒山寺相媲美!
而妙善本人则更加谦和友善,虽然名气变大,但她依然坚持家访讲经和做法事,隔三差五就要到苏州城各处奔波,为有需要的信徒提供“送佛上门”服务,乐此不疲。
本来相安无事,直到一天。妙善应邀来到苏州城在董家庄张寡妇家讲经。
董家庄离尼姑庵有二十里路,张寡妇一年前丈夫痨病去逝,只剩她孤苦伶仃,独守空房!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张寡妇年轻丧偶,生得又颇具姿色,自然成为村里村外那些别有用心男人垂涎的对象。
作为年轻漂亮的新寡女人,张寡妇一度非常沮丧,郁郁寡欢。但在接触了佛学之后,特别是结交妙善之后,她好像重获了新生一样。
不仅很快从惆怅悲痛中走了出来,还整天红光满面,隔三差五便去尼姑庵听妙善讲经,有时还请妙善到家里来。
这不,这天妙善走了二十里路来到张寡妇家,一进门张寡妇就把门窗关严实了,将妙善引入了卧房。
董家庄的无赖董大,前几年因为偷窃钱财,斗殴打架被官府关进了大牢。
新近才被放出来,回到董家庄家中。但回到家中以后,家里婆娘早已回了娘家,改嫁他人。董大便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难以忍受寂寞的董大,很快便把目光放在了丰腴俊俏的张寡妇身上。
与别的有妇之夫暗戳戳意淫挑逗不同的是,董大充分发挥其泼皮无赖的特性,不仅白天经常光明正大的揩油,晚上还经常趁着酒劲去张寡妇家敲门,弄得张寡妇恼怒不已,但对这个无赖又无可奈何。
这天董大又喝了几两猫尿,趁着夜色翻进了张寡妇家院子里。
轻车熟路地来到张寡妇门前,正准备敲门骚扰一番,听听张寡妇那迷人的骂声。
但手举到半空,他又停住了。
因为张寡妇房里穿出一阵一阵奇怪的声响。
董大也是尝过婆娘味道的,他立即知道了这是女人娇喘的声音。
听着这女人喉咙里发出的细腻的声音。董大是越听越上头,越听越口干舌燥。
同时心里也越发好奇,越发气恼,这个张寡妇平日里对自己一副清高贞洁模样,到夜里还不是耐不住寂寞和哪个野汉子在家干好事。
能和别人媾合,就不能屈身于我?等野男人走了,我非要让你这个小贱人看看我的厉害。
正当董大心里这么想时,房间里女人的娇喘声停止了。
接着静了好一会儿,没有任何声音。正当董大等的不耐烦之时,卧房的突然门开了。

董大知道是野男人做完事要出来了,本来董大准备等看清野男人面目,抓到张寡妇与人苟且的证据,再自此要挟张寡妇,让她乖乖陪自己的。
但当大门打开后,躲在阴影里的董大傻眼了,这哪是什么野男人,这分明是一个比张寡妇更加貌美更加迷人的年轻尼姑。
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董大也懵了。难道是自己喝多了,对女人特殊娇喘声判断失误?
但无论怎样,董大此时在酒精作用下,加上大脑里不断脑补的张寡妇的床上画面,已经迫不及待要释放需要了。
此时等他反映过来,张寡妇已经拴上房门。而尼姑独自一人走出了院门。
精虫上脑的董大,见威胁张寡妇图谋落空,心思再次活络起来,不是还有那个独自行路的尼姑嘛……
于是,经过简单一番思虑之后,董大借着夜色掩盖,悄悄跟在了妙善的身后。
而此时的妙善,本来准备留宿张寡妇家的,但无奈明天清晨庵里要举行一场大法事,她必须回去,只得硬着头皮走夜路。
而她不知道的是,无赖董大竟然瞄上了她。
董大对村里附近地形十分熟悉,等到妙善疾步走进一处僻静山林小道之时,董大见时机已到,立即如饿虎扑食般向尼姑妙善身上扑了过去……
尽管妙善拼命挣扎,但奈何董大人高马大,凭着几分酒劲,很快便把身材瘦弱纤细的妙善制服了。
正当董大撕扯完妙善衣物,正欲行事之时,只听董大突然大叫一声,惊得瞪大眼珠,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连滚带爬退到一边,提起裤子就往回跑!
而妙善则满脸泪痕躺在地上,随后,慢慢穿上衣服继续行路。
董大回到家中以后,越想越觉得晦气,气的没睡好觉。在辗转反侧中,将所有的事情、当晚情节,一下子串通起来后,他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一个一箭双雕的计谋诞生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董大就急不可耐来到了张寡妇家,身子一矮,就从虚掩的院门猫了进去。
此时张寡妇正在院里喂鸡,看到董大不怀好意的突然出现,立即警惕起来。
喊道,董大来干嘛,你要乱来,我就报族长了!
要是以前,董大还是十分忌惮的,董大虽然胡来,但族里规矩他也怕,毕竟被赶出出,他这游手好闲的只能流浪,沦为乞丐。
但是,昨晚想通关窍,打定主意后,便不再把张寡妇这句话当回事了。
他继续轻蔑地说,昨晚你和那个假尼姑的事,我可都亲眼所见,要是说出去的话……话没说完,董大便色眯眯的打量着张寡妇丰腴的身体,一副“你知道该怎么做”的猥琐表情。
张寡妇本就心虚,但还是强撑着叫道,你说什么我不懂,我昨天只是和妙善师父讨论经文。
哦,原来那个假尼姑,叫妙善啊!哈哈哈哈!你们的丑事,我都知道了。
还有她的丑事我也知道了……说完附耳对张寡妇说了几个字。
见张寡妇满脸惊讶疑问,董大阴笑,你都感受过了,还在我这装,不信可以问你那个假尼姑!
看着张寡妇害怕的表情,董大越发得意。大声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一,你每晚陪我睡觉,每月给我买酒钱,把我伺候好了,这事就算了了!
二,你大可以不理睬我,我也不强人所难,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但你们的事我马上报官,官府会抓你们的,尤其是那个假尼姑,罪业不会轻!
见张寡妇一副还在震惊中愣神的片刻,董大丢下一句,明天天黑之前给我答复,便大摇大摆走出去了。

只剩下张寡妇泪眼婆娑呆立在院中!
当天,张寡妇在董大来过以后,便立即赶往城外尼姑庵,见到了妙善,也印证了董大所言。
而董大从张寡妇家出来后,也来到了尼姑庵,他在这里装着信徒,很顺利打听到了庵里名气很大的妙善的情况!
得到情报之后,便来到了苏州城东,这次他叫了自己的酒友李二一起,扣响了李员外家的大门。
开门的是一个左脸上一块黑色烧伤疤痕的老头仆人。董大此时让李二在门口等他,他自己一个人进去了。
半个时辰后,董大兴高采烈地出来了,拉着李二非要请他到苏州城最大酒楼五味轩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二忙问董大是不是发大财了,敢到五味轩大吃大喝。
酒精上头的董大拍着胸脯道,以后跟着兄弟,保你吃香的喝辣的。
李二越听越好奇,追问之下才从喝醉的董大口中得知,原来董大攀上城东富豪李员外了。而且李员外还答应给他一大笔钱财和田产,最后他后半生挥霍了。
而李员外为何要平白无故许给董大这么多好处,李二模模糊糊只听到为了女儿,他女儿不阴不阳等字眼。还没有完全问出来,董大就醉睡着了。
董大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晌午了,心情大好的他,悠哉悠哉地哼着小曲在村口东转转西转转。
突然发现村口来了两个陌生老汉,推着板车,里面是一些布料。原来是来往生意人。
董大懒得去关注这些,便踱着步到村西头集市上买了碗面条呲溜吃了起来!
吃饱喝足以后,董大想起了今天一件重要的事还没完成,那就是去张寡妇家,想必她已经想通了吧!
想到此,董大心里猫抓似的痒痒的,脚上便加快了步伐。
来到张寡妇家,院门大开,进去之后,没一会董大便慌忙跑了出来。
董大从张寡妇慌忙跑路引了一些村民的注意,大家很快发现张寡妇竟在院中死于非命,于是派人报官。
苏州官府来人过来勘察以后,根据现场情况,对村民们进行了调查,在接受官府问询的时候,大家发现董大早跑不见了。
由于董大垂涎张寡妇是村里公认的事实,加之大家又是看到董大慌忙逃走行为,才发现张寡妇已死。
董大本就有坐牢经历,他找张寡妇求欢不得,恼羞成怒杀人逃跑,极有可能。
因此,官府立即锁定董大为重要嫌犯,开始全城搜寻。
但一连几天过去了,董大仿佛人间蒸发,始终杳无声息。

直到十天后,一个樵夫在一处山崖底下看到一具尸体,正是失踪多时的董大。经过仵作查验之后,断定他是坠崖而亡。
而他身边还放着一把砍柴火的斧头。经过官府核验,这把斧头正是杀死张寡妇的凶器。
于是董大向求欢不得,恼怒之下失手杀人,后担心事情败露畏罪潜逃,慌乱中失足摔落山崖而死,便成为共识了。
当这个命案就要如此结案的时候,董大酒友李二拿着一纸诉状来到苏州府衙击鼓鸣冤。
原来李二状告的是李员外,为董大之死鸣冤,指控李员外因不想付给董大田产和钱财,便杀人害命。
当知府问起李二,有何凭证之时,李二便把那晚董大带他到五味轩喝酒,酒桌上董大所言叙述了一番。
李二说,董大认为马上就要大富大贵,不可能为了一个张寡妇而杀人,更不可能自杀,李二说董大其实是特别怕死的人,以前也只是小偷小摸,大罪不敢犯。所以董大肯定是被人谋害的。
本来张寡妇董大一案就有不少疑点:
疑点一,董大杀人之前就有村民看到他哼着小曲在村口转悠,这不是心理素质一流,一般就是根本不想杀人。而且就大家对董大为人的了解,他肯定没有那么过硬的心理素质。
疑点二,董大的杀人斧头,是把旧斧头,刃十分钝,仵作查验的张寡妇头顶的砸痕,稳准狠,一招毙命,要用如此钝的斧头达到这个杀人效果,不是练家子很难实现。而董大虽然个子大,但从没练过武。
所以,李二的诉状,让案件又增加了新的疑点,如果李二马上有大笔财富,大可以先拿到财富再一跑了之,何必自寻死路。
随着李二府衙鸣冤升堂,张寡妇董大两桩命案不知不觉间开始在苏州城茶楼酒肆说书人口中“拍案惊奇”了。
说书人虽习惯于添油加醋,越说越玄乎,但很多人却不约而同把一向低调神秘的李员外说了进去,那就是李员外答应董大财富是真是假?是否与董大之死相关?
本来官府不怎么理李二的说辞,毕竟这个案子这么结束,也算合情合理,官府已经有交代了。况且,死的两人,一个独居寡妇,一个单身无赖,这么结案,也不用担心家人追着不放。
但是,人言可畏,随着茶楼酒肆说书人的传播,不知何时整个苏州城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桩案子,而且李员外似乎成为了除了两个死者之外谈论最多的人。
人们谈论李员外,自然又延伸到他的独生女,即现在城外尼姑庵的妙善法师。大家开始奇怪,李员外为何会答应自己独生女还未出嫁便去出家为尼,而为李家不是开枝散叶,这也挺反常的。
总之,在众说纷纭中,一向不问世事的李员外一家被推上风口浪尖。

毕竟民意凶猛,官府也得照顾民意。于是苏州知府,立即着有司重新核查张寡妇董大案。
正当苏州府重启调查程序之时,一封靖康之耻发生前位于东京东北方位的大名府一张追捕告示被李二带到了公堂之上。
古代的缉拿告示上,一般有五块主要内容,一是列出罪犯罪行,二是描述罪犯样貌身材口音等特点,三是专门画师画的罪犯图像,四是协捕的奖赏事宜,五是发出的官府大印。
李二这张告示就是原北宋大名府印章,而罪犯所犯罪为盗劫杀人谋财。
告示上的图像和描述一样,罪犯叫李一刀,浓眉大耳、身材高大,北方京城口音,在十几年前还在北宋时,犯下灭门劫财大罪,被大名府通缉。
而李二则信誓旦旦指出这个告示上的人就是城东李员外。李员外就是当时北方犯下累累大案的大盗李一刀。
看到北宋故地的十几年前的通缉文书,加之近期苏州城中,人们对李员外的种种传言,知府不敢怠慢,立即派大批人马,前往城东李府,带李员外来公堂问话。
但等官府衙役浩浩荡荡来到李府之时,只见李府人去楼空,连一个仆人都没留下。
官府震惊,立即封锁城门派人满城追捕,但是始终未见李员外踪影。
正当城中衙役捕快满城追逃,城外尼姑庵妙善法师正在庵西侧一驾马车上。马车上的人正是她的父亲李员外。
“我们走吧,这里不安全了,到新的地方重新生活。”
“爹爹,你答应我的,你不再杀人,可你食言了,我不会走的!”
“我杀的都是该杀之人!那个泼皮无赖董大,竟想威胁李家,死有余辜。”
“那张寡妇呢,她是无辜的啊?”
“谁叫她知道了你的秘密,知道秘密都得死,不然我怎么保护你。”
车内传来轻声哭泣声!
“孩子,有父亲在,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你的性命,有的话我会帮你一个一个除掉。”
“爹爹,我还是不想走,我要留下来,给你诵经念佛,为我们李家赎罪!”
“啪”一声传来,车厢内顿时没了动静。随后车子走动。
李宛如被李员外打晕放在车里,强行带上路。
一天后,苏州府的通缉文书也随之各地下发。因为经过苏州府认真核验,结合李员外处世行为、身体特征、身边仆人以及进入苏州时间等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李员外就是十几年前在北方犯下多起灭门命案的大盗李一刀。
李一刀在多年逃亡生涯中,对官府查案极其敏锐。当满城茶楼酒肆高谈阔论李家涉案之时,李员外也就是李一刀早就察觉出了危险,便开始着手财产转移和逃跑事宜。
所以当官府反应过来追捕之时,他早已携家带口跑路了。导致苏州官府扑了个空。
但李一刀千算万算,千防万防,却没有算到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家的一举一动,包括逃跑计划都没有逃脱这双眼睛。
当然,李一刀逃往路途这双眼睛也一直紧紧跟随。
正当李一刀携家带口,正要从吴江进入南浔逃往湖州之时,官道上早已有百名官兵等候在此。

隐姓埋名十几年的北方大盗李一刀,就这样被抓住了,押往苏州府!
而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女儿李宛如,法师妙善却并不在车上。
由于,官府主要捉拿李一刀以及仆从,对她的行踪倒也不怎么在意。
反而不如李一刀的仆人重要,因为李一刀的几个老仆也都不简单,他们都是练家子,一直跟随大头大哥李一刀,他们手上也都有命案。
此时在吴江城内,一个老汉和一个身着尼姑服的少女,正投宿客栈。
两人要了两间上房。入夜后,尼姑模样少女,偷偷从二楼后窗爬出……
苏州府衙,一名尼姑投案自首。
她就是李员外的女儿李宛如,城外尼姑庵的妙善法师。
据妙善自述:
“我与张寡妇的磨镜之癖,恰巧被偷窥张寡妇的董大发现,董大便以此威胁张寡妇每晚陪她,同时也威胁家父要将此事公之于众,让家父花钱消灾。
后在与张寡妇商谈对策中,妙善因与张寡妇发生冲突,便用斧子失手杀死了她,然后从寡妇家后门逃走。
而我在逃跑路途中,正好看到吓坏了的董大,于是把他骗到山崖处,一不做二不休将他趁乱推下悬崖,还把斧子也一并丢了下去,当做物证。”
据妙善的供述,所有事情都是她一人所为,与父亲李员外无关。
而关于李员外是李一刀的传言并不确切,因为妙善拿出了十几年前李一刀,在东京伏法斩首的另一份公文。
上面清晰记录者李一刀是如何被捕落网,然后在东京被抓入大牢,最后在游街示众后被斩首伏法。
这下苏州府衙彻底迷乱了。好在妙善自首一天后,抓捕李一刀的衙役带着一队李家主仆回来了。
而回来的李员外或者李一刀,竟然是个聋哑人,根本不会说话,也听不到说话。经过郎中诊断,确实是聋哑人,而且是先天聋哑,根本不是新近发生的。
而李员外是一个北方口音很重的人,虽然不爱抛头露面,但是苏州城的人还是很多人与他讲过话的,他不是聋哑人。那么这个假李员外就是一个长相相似的替代品。
那么真实的李员外或李一刀去哪了吗?这个聋哑人又是谁呢?
据官差审问李家家仆得知,这个聋哑人是多年前在李府门口乞讨的乞丐,李家仆人一见他长得与家主颇有几分相似,便收留在府中,做些劈叉倒水的粗活,给个生计。
后来在迁移的路上,由于小姐半路偷跑回苏州,老爷便让我们继续赶路,他亲自去追小姐回来,到南浔再汇合。
后来的事发突然,处世老道的仆人处于对李员外的忠心,便将聋哑人当做李员外押回来。
这下苏州府为难了,好像除了妙善自首顶罪外,其他人都没问题。而李员外似乎也不是李一刀,因为李一刀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
案情愈发扑朔迷离,也愈发接近真相。这一段时间苏州城内,讨论最热烈的就是这个李家大案。
在一处茶楼包间内,李二对面坐着一个年轻书生。
李二说,钱秀才,你交代我的事,我都做完了。李家也被抓了,那个李家女儿也自首了。剩下的那部分钱,该付给我了吧?
钱秀才不置可否,但很快从袖子里掏出两张五百两的交子银票。
然后说,五百两付给你,算你完成任务。但真正的李一刀还没抓到,你还需要帮我做一件事,这件事做完,再给你一千两。
说完把另一张五百的银票给了李二,然后说事成以后来这里领另外五百两。
李二喜笑颜开,连忙接过银票问什么事尽管吩咐。

钱秀才说简单,你明天就到堂上说董大曾经跟你说过,妙善尼姑是个阴阳双体的妖怪,正是因为被董大识破了真身,才被李员外安排家仆杀人灭口。
这……董大没说她是妖怪,就说她不阴不阳,这妙善自己不也承认了自己磨镜之癖嘛,估计就是这个。
为何非要说这些妖言惑众无稽之谈,在公堂上乱指正,是挨板子的,我可不想屁股开花。
见李二不想接活,钱秀才立即抢回了银票,银子要不要随你!
要要!屁股开花也没银子重要!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二便按照钱秀才说的,在公堂上演示了一回,一口咬定董大是发现了她是阴阳双体人,才被灭口,而不是什么磨镜之癖!
知府也很好奇,便立即找来苏州最出名的三个稳婆,到牢房给妙善尼姑验明正身。
不到一会,三个稳婆惊慌失措的跑来,跪在知府面前边磕头边惊悚汇报了妙善是世间罕见阴阳双体的事实。并认为是天降灾星到苏州。
古代只要发现这类人,由于科学无法解释,便将其归为妖怪灾星一类,发现之后命运往往很悲惨。
其实,李宛如正是由于是阴阳双体,虽然外形是女,但同时具备男女生殖器官,而又以男性生殖为主。
属于外女内男。
而钱秀才正是通过对李宛如以及李家对婚姻态度,和董大酒后对李二说的阴不阴阳不阳之语,结合妙善自己公堂所言,才大胆推测出来的结论。
因为钱秀才喜好读医书,在一些古籍中得知人不光仅分阴阳,也有不阴不阳的双体奇人。只是数量极为稀少,即使有也很难被人发现。
因此,钱秀才孤注一掷,让李二去试探一番。
果然,李宛如也就是妙善法师是阴阳双体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她成为人人口中的天降灾星和人伦妖怪。
加上她前期自行认罪,因此苏州城内百姓民怨沸腾,要求官府立判这个作乱世间的妖怪斩立决。

最终官府迫于压力,在呈报朝廷核准后,判处李宛如斩立决!
李宛如游街示众后,身上占满了无数百姓扔的臭鸡蛋和粪便,但她始终面色宁静,双手合十,口念佛经。
就在囚车快要到刑场的狭小路口处,突然从围观路人中跳出来十几个手拿砍斧的彪形大汉,两人一组合作默契,很快便砍断囚车锁链,眼看就要救出李宛如。
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快又一批手持柴刀的蒙面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最终,在官兵与手持柴刀蒙面人的合围下,手持砍斧的十几个人悉数被制服。
原来真正的李员外就在手持砍斧的人里面。他是来救女儿的。
在押送李员外去衙门的时候,手持柴刀的蒙面带头人向着被捕李员外摘下面罩。赫然竟是钱秀才。
李一刀,你还记得大名府钱家吗?钱秀才问李员外。
李员外,应该叫李一刀,他自然记得。
因为钱家就是他带人灭门的,也是他金盆洗手前最后一次打家劫舍。
当时他们以为钱家家主是大贪官,替天行道杀了准没错。
但是真正等他们灭门劫财,才发现钱家宅子竟然连个像样家具都没有,十分清贫。
家中只有一个仆人,其他就是夫妻二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李一刀他们灭门后,也十分震惊懊悔,他们那伙人,虽是打家劫舍的主,却也讲究盗亦有道。
此事后,他们便很快下定决心不干了。正好靖康之耻爆发,兵荒马乱中,北方人大量逃命南方,他们也就来到了苏州。
至于,李宛如手中那份李一刀伏法的公文,其实是李员外在离开北方之前,为保全自己留的后手,他们趁着金兵入侵大乱之际,潜入东京府衙盗用印章篡改后形成的。
而这个文书,李一刀一直保留在行李之中,后被李宛如发现,才有了后来的公堂自首。
李一刀此时问钱秀才,你是钱家人?
钱秀才回答,是!
是你在背后推波助澜,指使那个李二,一直盯着我们行踪?
钱秀才回答,是!
果然是因果报应,做错了事,现实报!李一刀大笑摇头。
李一刀,唯一的牵挂就是他的女儿李宛如,他只是悔恨没有救的了女儿。
于是,他转过头,郑重地说,张寡妇和董大都是我安排家仆杀的,这个你应该知道吧,家女是无辜的,她就是太善良了,非要给我赎罪,才遭此不幸?
钱秀才回答,知道,既然没有杀人,她就不会死!
李一刀望着钱秀才,露出感激的眼神。
后来,由于这件案子十分复杂,案情诡异,涉及旧朝遗案,在百姓中影响巨大,直接惊动了南宋朝廷。
朝廷责令该案提级办理,有江宁府接管,经过新案旧案一起审理,一个月后所有谜团散开,案情水落石出!
最终,李一刀以及其家中参与杀人行凶的家仆全部被判斩首。
而妙善尼姑因为维护家人,主动自首揽过,虽给案情带来阻滞,但其行为也属于孝道,后期有戴罪立功表现(主要是钱秀才力保),所以免除刑罚,发配回庵礼佛赎罪。
而事情真相早已经被钱秀才侦破,即张寡妇和董大确为李员外即李一刀派人所杀,原因不过是担心这两个人得知他女儿阴阳双体的秘密,特别是董大竟然威胁到他这个江洋大盗头上,死是必须的。
那天董大在村口转悠看到的推车老汉,便是李员外的仆人,来杀人的。而车是用来装被他们打晕的董大的,布料刚好掩人耳目,到了山崖,他们便把昏睡的董大扔下山崖,然后把作案工具一并扔下,造成自杀假象。
那么张寡妇到底和妙善尼姑有没有苟且之事呢?董大听到的娇喘声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天,妙善不仅佛法精深,而且善于医术,尤善治疗女性便秘、内分泌失调、痛经等症状。
而当天张寡妇便是请妙善前去给她治疗痛经之症。张寡妇传出的娇喘声,正是妙善给她推拿舒展穴位时所发出的,被想女人想疯了的董大听成了靡靡之音。
而董大则是那个发现妙善阴阳双体的人,不仅发现了他还告诉了张寡妇,并以此威胁她,同时也去了李府以此要挟李员外。企图利用这一箭双雕,两边通吃!
这个泼皮无懒,死了也是咎由自取。
而钱秀才,其实也不叫钱秀才,而是姓马,叫马郎,是一年前皇帝钦点的新科状元。
至于为什么要替钱家人报仇,因为他是钱家唯一仆人马三的儿子,钱家被李一刀灭门时,马三护主心切也被李一刀他们杀了。
而他自小就在钱家长大,钱家人对他们父子没有主仆之分,十分照顾,自小便与他们家一儿一女一起上私塾。
钱家遭灭门后,十一岁的马郎跟随流民逃难到了南方应天府,被一个大户人家收留作为儿子的伴读。
自此开始了科举之举,而且成功考取功名。考取功名之后,便求皇上给他时间,开始追查钱家灭门以及家父被杀之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完成了报仇的心愿。

真可谓,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
有时候,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所有别做亏心事,别像李一刀一样最终难逃一死。
也别贪心耍小聪明,别像董大一样,最后甚至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