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军人战友希望全额报销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过去,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越是发达国家的军队,军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过去,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越是发达国家的军队,军人津贴补贴的范围越广、种类越多、数额越大。

其实,不用羡慕。如今,我们正在奋力追赶。

文|剑客楚

图|大唐

编辑|剑客XY

小刘是无人机专业骨干和技术“大拿”,在单位小有名气。

盛名之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除了吃饭、睡觉和值班值勤,他都沉浸在无人机钻研之中,心无旁骛。

在单位,他已无“敌”手,但内心并不满足,仍在寻求突破。

于是,小刘利用休假,自费去地方机构报名,参加无人机技能提升和升级,并且取得了资格证书。

归队后,他无意间得知,这笔钱可以报销。因为,根据规定:

“军队人员经批准,在岗参加与履职岗位密切相关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获得相应学历学位和资格认证、技能鉴定证书的,按照不低于学费或培训费50%的标准给予补助。”

也就是说,小刘参加无人机技能培训的报名费,至少可以报销50%。

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完报账流程,发现竟然是全额报销。

这并不违反规定。不低于50%标准,可以是80%,可以是90%,或者100%,也就是全额报销。

因此,可以推断:如果参加地方机构技能培训,却没有通过考核,获得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只能自担费用了。

这是为了自我倒逼,既然报名,就要努力,学成为止。

不然,学费就没人兜底了。

其实,报销学费这样的好事,已经推而广之,并不局限于技能培训。

如学历提升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军人比较关注。据报道,军士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学费虽不能报销,但设立了专项补贴。补贴标准为:

提升为本科学历,补贴1700元;提升为专科学历,补贴1300元。

这与外军学历津贴的内核,是相通的。也都是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报国从军,或激励军人提升现有学历。

虽然补贴金额少了点,但毕竟是有了。随着强军事业的推进,还会经历一个从少到多、从有到优的过程。

有网友统计,外军军士的津贴补贴,有16种之多。而改革后,我军津贴补贴,也达20多种。

其中,广为人知的有:

在衣食住行上,分别为被装、伙食、夜餐、搬家、租房、物业补助,探亲中的交通、中转住宿、途中伙食补助,通信费等。

在休息、看病上,分别为未休假补贴、军人及未成年子女的免费、军属的优惠医疗、防暑降温费,不孕不育常规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诊治中免除的门诊与住院检查费、检验费、药品费、耗材费、手术费,以及听觉衰退军人装配助听器、近视军人3年一次的配镜等补助。

在父母、配偶及子女优待上,分别为父母赡养金、配偶荣誉金、两地分居费、随军未就业补助、子女保育教育补助、独生子女补助。

除此以外,还有各类专业、岗位、地区补贴,不多赘述。

对个体来说,有的补贴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感觉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对国家来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一笔都是不小的支出。

在津贴补贴设置上,“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补贴标准偏低。客观地说,我军津贴补贴数量已经不少,但是补贴标准偏低。

以独生子女补助为例,每月5元,直到子女满18岁,是标准最低的津贴补贴。5元钱放到现在,确实起不到多大作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象征色彩浓厚,只能说聊胜于无。

近年来,国家实行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根据2023年9月发布的《军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军人可生育3个子女,并享有育儿假、保教费等福利。

再与5元钱的独生子女补助对比,更显尴尬。

有网友说,这份关心关爱,肯定心领收下;但是,如果只有5元,不要也可!

二是政策实施梗阻。有网友说,在他们单位,去地方机构参加技能培训报不了,原因可能是:需要提前报批、应与从事专业或岗位相关、没有经费、拿不定请示上级、等通知等。

因此,一方面,希望政策能够进一步明晰,减少非客观因素对官兵权益的影响和干扰;另一方面,对于近年兴起的执医、法考、心理咨询师、消防、机动车驾驶员等培训,能否放宽,让更多肯努力上进、想成长成才的官兵,能够享受政策红利。

虽然与履职岗位非密切相关,但只要追求成长和上进,是不是应该提倡和鼓励?

三是等级分类模糊。以小刘参加无人机技能培训为例,具有从低到高的多种等级分类。

如果将按照不低于学费或培训费50%的标准给予补助,改为按照不同等级分类,划定明确的、成梯次的报销比例,既可以减少政策操作的人为空间,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政策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和优化,是应有之义。

一是适当提高标准。津贴补贴标准偏低,是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的痛点。建议从三个维度加以考虑和改进:

首先,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挂钩,如通胀率,也就是货币贬值情况;

其次,定期增长,以2年为周期,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避免“数十年如一日”,岿然不动;

最后,官兵付出和期盼,付出越多,期盼越大,一旦失望,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打破落实“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明确标准和流程,如限制条件:需要提前报批,怎么报、怎么批;经费不足怎么办;拿不准如何处理,做到人人知晓。

只有这样,才能让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让官兵“跳一跳、够得着”,也享受得放心、安心、舒心,激发内生动力和激情干劲,激荡感恩之心。

未来,如果财力充足,将与履职岗位密切相关的条件,进一步放宽和拓展,鼓励“一专多能”,广学博识。

三是细化等级分类。津贴补贴,贵在精准。如果人人都有,差距不大,那就跟工资差不多,这不是津贴补贴的本义。

工资解决的是回报与付出基本一致问题,而津贴补贴是为了补偿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额外付出和贡献,是对工资的补充。

目前,大部分津贴补贴,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至于根据额外付出和贡献,拉开工资福利待遇差距,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因此,亟待细化等级分类,突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导向,让津贴补贴有吸有引,有激有励。

相信这一天不是梦,希望人人努力、个个上进的浓厚氛围早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