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防治缺铁性贫血,合理膳食,尤其要增加这3样……

防治缺铁性贫血撰文 陈禹编辑 保健君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小量多次失血或膳食铁长期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红

防治缺铁性贫血

撰文 陈禹

编辑 保健君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小量多次失血或膳食铁长期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红细胞正常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体内铁贮存消耗阶段为铁缺乏阶段,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为贫血阶段。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高龄老人、育龄女性、婴幼儿为高发病人群。

铁(F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及人体多种生化过程。铁缺乏除导致缺铁性贫血,还会造成人体多方面的功能紊乱,如消化系统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神经系统发育受限等。

铁缺乏的原因

人体内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呈封闭式循环,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铁缺乏。当长期出现下列情况时,才会有明显的铁缺乏发生。

1、饮食偏嗜:肉类摄入不足,或过量食用含草酸、植酸、丹宁酸等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杂粮、菠菜等。

2、疾病因素:包括影响铁吸收及失血性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胃酸减少或缺乏、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肿瘤、痔疮、慢性血红蛋白尿、慢性咯血、血管性紫癜等。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H2受体阻断剂、抗凝药、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等药物。

4、特殊生理时期:月经期、分娩期、哺乳期、婴幼儿发育期。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01贫血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头痛、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症状进展缓慢,有的患者能逐渐适应,不影响正常生活,因而比较容易被忽视。

02铁缺乏的症状: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恶心、食欲减退。儿童铁缺乏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

03主要体征:

患者可见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指甲扁平、粗糙、易碎裂甚至出现勺状指甲。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治疗

01治疗总原则:

缺铁性贫血营养治疗的总原则是,在平衡膳食及保证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铁、蛋白质、维生素C的摄入量。

02增加铁的摄入量:

保证膳食铁的充足摄入,在增加铁摄入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食物所含铁的吸收率。

食物中的铁可分为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

血红素铁是一种与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中卟啉结合的铁化合物,可被肠道上皮细胞直接吸收,吸收率高,约为25%。

非血红素铁是由有机分子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酸与氢氧化铁络合成的铁化合物,所含的铁需先由胃酸还原成亚铁离子才能被吸收,并且其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吸收率仅为3%~8%。

动物性食物如禽肉、畜肉、鱼虾肉、血液、肝脏中血红素铁含量丰富,但乳类、蛋类中血红素铁含量却极少。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谷薯类、豆类、蔬果类等植物性食物中。因此,选择食物时,既要考虑膳食铁的总含量,也要考虑铁的类别、吸收率。

03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并且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要来源于肉类食物。肉类食物所富含的蛋白质不仅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其在消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氨基酸、多肽还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但蛋白质摄入量也不是多多益善,还要考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整体状况,如同时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其他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的疾病,则需综合考虑。

04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提高铁的吸收率。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不好,极易被氧化而流失,所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应注意保鲜,并减少烹饪中的流失。

05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保证食物的多样化。要荤素搭配,用富含铁的肉类,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最大程度地提高铁的摄入量。

另外,还要注意减少影响铁吸收的干扰因素。

富含草酸的蔬菜,如菠菜、雍菜等,食用前可沸水焯烫、弃汤食用;

富含植酸的谷类,发酵后可减少植酸的含量,因此,主食可多选择发面食物,如馒头、花卷、包子等;

减少饮用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减少丹宁酸对铁吸收的抑制。

最后,要少食多餐,以促进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图片提供 徐江涛

作者简介

陈禹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十余年,擅长肺移植、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肿瘤、营养不良等疾病的营养治疗,擅长辩体施膳的中西医结合营养干预。工作至今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SCI收录文章3篇,参与编写《中医体质营养学》、《儿童体质营养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