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五角大楼通过国防后勤局(DLA)启动10亿美元关键矿产采购计划,拟采购5亿美元钴、2.45亿美元锑及1亿美元钽,引发全球供应链震动。这一动作背后,是中美在稀土与战略矿产领域的深度博弈,折射出大国竞争时代资源安全的战略重构。
一、供应链安全警报:中国出口管制触发美军“紧急补货”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实施出口许可管制,覆盖钨、铋、铟等关键元素。此举直接冲击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国掌控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是唯一实现“开采-冶炼-应用”全链条自主的国家。五角大楼迅速反应,通过DLA启动大规模采购,目标直指军工核心材料:钴用于导弹制导系统与航空发动机,锑用于弹药阻燃剂,钽则是钽电容器关键原料,支撑雷达与导弹探测系统。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美国2024年锑消费量达2.4万吨,但本土产量仅占全球0.3%,90%依赖进口。此次采购计划中,DLA拟向美国锑业公司采购3000吨锑金属,相当于美国年消费量的12.5%。然而,美国前国防官员透露,此类采购量“超过美国年产量与进口量总和”,凸显供应链脆弱性。
二、稀土战争:从“中国主导”到“全球竞速”
稀土与战略矿产的竞争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大国科技与军事竞争的“神经中枢”。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源于三重壁垒:一是储量优势,占全球38%;二是技术垄断,掌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绿色提取技术;三是全产业链控制,从缅甸到刚果(金)的钴矿需经中国精炼才能进入国际市场。
美国为此启动“三管齐下”战略:
本土产能重建:2025年7月,五角大楼以4亿美元战略投资MP Materials公司,推动其内布拉斯加州钪金属项目,目标2028年实现年产1万吨钕铁硼磁体,打破中国在永磁材料领域的垄断。
国际联盟构建: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投资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厂与魁北克矿藏,形成“去中国化”供应链网络。
战略储备升级:DLA储藏着价值13亿美元的合金、金属与稀土,此次采购后,锑储备量将足以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动员工业基础,而钴采购量相当于全球氧化钪年消费量的75%。
三、地缘博弈:资源争夺背后的技术暗战
稀土战争的本质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的突破,使西方短期内难以复制完整产业链。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启动的Graphite Creek石墨项目,虽获国防部3750万美元投资,但石墨精炼技术仍依赖中国专利。更严峻的是,美国在钪、锗等元素的精炼产能几乎为零,2025年锗价因中国出口管制飙升,暴露供应链“卡脖子”风险。
技术壁垒还体现在军事应用层面:F-35战斗机的钐钴磁体、核潜艇的钽电容器、高超音速武器的钨合金,均需特定稀土元素的精密配比。美国国防部2025年报告指出,若中国切断关键矿产供应,美国将丧失部署高科技武器的能力。
四、全球启示:供应链韧性的“中国方案”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并非偶然。通过“一带一路”与亚非拉国家建立资源合作网络,中国确保了钴、锂等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中国正加速布局循环经济:苹果公司投资5亿美元与MP Materials共建稀土回收生产线,推动“城市矿山”开发。
这场资源博弈的终极胜负手,在于对产业链的持久控制力。中国凭借全链条优势,已在全球战略资源格局中占据枢纽位置。正如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律师斯蒂芬妮·巴纳所言:“中国若切断供应,将对美国高科技能力产生直接、明显且不利的影响。”而美国重建供应链需十年以上,其间半导体、军工产业将面临严重冲击。
结语五角大楼的十亿美元采购,是大国供应链博弈的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壁垒、全产业链控制与地缘政治智慧,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中国需持续强化资源安全战略,推动稀土产业向高附加值延伸,方能在全球资源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章
军事(搜狐网):《在我国对出口稀土严控后,五角大楼马上宣布采购10亿美元关键矿产》
热点新闻(中华网):《战略矿产军事优先,专家谈美国防部投资稀土公司》
财富号(东方财富网):《世界十大稀缺战略资源,锑是首位,仅0.0001%》
中国有色网:《关键矿产供应安全持续成为美国国防战略核心议题》
凤凰网:《为对抗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国防部计划采购10亿美元关键矿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美打造“去中国化”稀土供应链具体举措及前景评估》
网易:《中国的反制重拳,一招就把美国打出原形,美军这些年从未如此狼狈》
科技导报:《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态势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