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偶然刷到一道小学数形题,觉得挺有意思,对启迪孩子们的智力挺有帮助,于是发出来和大家分享。结果引来一大片“聪明人”,起初以为他们只是“于北辰式”地开玩笑活跃气氛,不曾想他们竟是实际认真的,无比地信誓旦旦,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那一刻我意识到,人们智商的差异所带来的认知偏差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矩形用两条线分为了四个格子,其中三个格子的面积分别是9、15、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并给出正确的求解过程。

于是来了一些大聪明“各显神通”,关键还都是成年人。
大聪明A:

在对角做一条辅助线,两边对称,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正好等于左上格子的面积9。
哗~,引来一大片赞。
大聪明B:

先算左上格子的边长,是3,下面格子的边长是2,右边格子的边长是5,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乘以5。
哗~,又引来一大片的赞。
……
有很多时候在想,互联网上的平均水平究竟是怎样的,若没有相关的调查,只怕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罢。当告诉他们这样算是不对的,并想要指出错在哪里时,他们就暴跳如雷、口诛笔伐,各种阴阳怪气、讥讽谩骂。开始很诧异,大家不是在讨论问题吗?为什么他们从来不听别人说话?随后便释然了,学会了沉默。
该题从两个角度切入,均可正确地得出答案。
一是,对角面积之积相同。即左上、右下面积之积等于右上、左下面积之积,都是中间四个线段的乘积。所以答案就很容易计算。
二是,上下两个半边或左右两个半边,其各自两个格子面积之比相同,都是中间分割线段两段的比值。所以答案也很容易计算。
当然,这两个思路从本质上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切入角度不同。而我们的益智类小题目或小游戏,不正是这样用以锻炼孩童的思维力和抽象力吗?如果脱离了这个逻辑性与严谨性的轨道,那么又如何能够使孩子形成完备独立的人格呢?对于这样一道简单的少儿启蒙类题目,竟能引发一些不小的争论,是始料未及的。
当理清了现象背后,也就豁然了。一个人观念固化、思维模式固定之后,以外力去强行改变它,对其来说无异于刮骨疗毒,非常人之可为。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无论是智力还是认知水平,唯一的途径是从内部打破,其头脑中有自我革命的意识,除此之外便再无可能。
我们生活中不知是否会碰到这样的人,遇事极易情绪化、极端化,当别人不顺着他的看法往下走或者提出了质疑或不同意见,他们就暴跳抓狂,然后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大肆人身攻击。他们向来对人不对事,从来无法完整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更无法同他人做出有效讨论,只要顺着他就欢天喜地,不顺着他就歇斯底里,至于其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确他们是从不关注的。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有的素质高一些,有的素质低一些;有的聪明一些,有的愚钝一些;有的人格独立一些,有的人格依赖一些。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同为97%置信区间内的普通人,其受教育水平仍然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其涵盖范围广袤无垠的今天,人们发点鸡汤类的东西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凡涉及点具有明显区分性质的内容就可能遍体鳞伤,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