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斤豆芽卖28.8元!杨国福“天价豆芽”背后,见证了麻辣香锅的兴衰

大家好,我是南沐,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近日,知名餐饮品牌杨国福因上线麻辣香锅品类后的一则价格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有记者在

大家好,我是南沐,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

近日,知名餐饮品牌杨国福因上线麻辣香锅品类后的一则价格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有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发现,杨国福店内销售的绿豆芽标价为2.88元/50克,折算后每斤售价高达28.8元。

这一价格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话题“#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贵过山姆#”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对麻辣烫、麻辣香锅等快餐品类价格体系的深入讨论。

价格对比引争议,“平价快餐”变“轻奢”?

据记者调查,杨国福店内绿豆芽的标价单位为50克,

单价看似不高,但折算成每斤价格后达到28.8元。

相比之下,山姆会员超市销售的有机绿豆芽标价为9.9元/600克,

折算后每斤仅为8.25元。

杨国福的豆芽价格几乎是山姆同类产品的3.5倍,

这一对比让不少消费者直呼“难以接受”。

网友对此反应激烈。

有人调侃“平价快餐变轻奢了”“这豆芽是镶了金吗?”,

也有人晒出消费小票,吐槽如今在麻辣烫店随便选点食材,

结账时动辄四五十元,“一碗麻辣烫都吃不起”成为许多人的共鸣。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持理性态度,

指出餐饮店的定价需综合考虑房租、人工、运营等成本,不能简单与超市或菜市场类比。

门店回应:全国售价不统一,成本是主因

针对价格争议,现代快报记者致电杨国福总部客服。

客服回应称,目前全国门店的售价并未统一,

各家门店根据自身成本(如房租、人工等)灵活定价,公司暂未对全国门店提出统一要求。

这一回应虽然解释了价格差异的部分原因,但也暴露出连锁品牌在价格管理上的松散性。

“克重刺客”横行,消费者陷单位换算“迷雾”

事实上,杨国福的“天价豆芽”并非孤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杨国福、张亮等多家麻辣烫品牌均采用“克重计价”模式,

素菜普遍标价在25元以上/斤,部分精品菜甚至高达100元/斤。

消费者在自选食材时,往往以50克或100克为单位挑选,

看似单价不高,但结账时总价却常常“吓人一跳”。

这种以“克”为单位的标价方式,被消费者称为“克重刺客”。

餐饮业内人士张先生指出,商家利用单位换算的“迷雾”,

让消费者在选购时产生单价不高的错觉,实际结账时却面临高昂费用。

江苏省消保委曾发文批评此类行为,

认为商家采用非常规计量单位标注价格,涉嫌弱化价格标识,制造低价假象,

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甚至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

麻辣香锅扩张背后:规模化不足与增速放缓

尽管价格争议不断,麻辣香锅和麻辣烫的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底,全国麻辣香锅企业数量已突破3万家,成为中式快餐中的重要细分品类。

在社交媒体上,麻辣香锅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仅小红书、抖音两大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就分别超过7.1亿和100亿次。

从消费市场来看,

麻辣香锅在二三线城市门店占比更高,重庆成为最爱吃麻辣香锅的城市。

价格方面,2024年麻辣香锅/干锅品牌的人均消费集中在20~60元区间,

其中20~40元占比最高,达51.4%。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行业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麻辣香锅赛道尚未出现真正的“千店巨头”,品牌集中度低。

红餐大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12月,麻辣香锅/干锅品牌中,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比例高达54.2%,

大量个体经营店和夫妻店充斥市场,行业规模化程度亟待提升。

其次,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华信人市场咨询的报告指出,2020—2023年,

麻辣香锅行业净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但2024年骤降至约7%。

预计2025年,开店率将反弹至38%,但关店率也将维持在16%左右的高位。

这表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洗牌加速。

总结:价格争议背后的行业反思

杨国福“天价豆芽”事件,不仅是一次偶然的价格曝光,

更折射出麻辣烫、麻辣香锅行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的隐忧。

从“克重刺客”的定价策略,到门店成本的持续上涨,

再到行业规模化不足与增速放缓,这一赛道的参与者们面临着多重挑战。

对消费者而言,明晰标价、透明消费是基本诉求;

对品牌方而言,如何在控制成本与保障品质之间找到平衡,

如何提升运营效率与标准化程度,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唯有回归餐饮本质,注重消费者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评论列表

聊斋
聊斋 1
2025-11-04 06:46
现在麻辣烫贵的离谱,又难吃。没以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