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1842年,在哈利士堡旅馆,他会见举止奇怪的绅士,他们冒雨乘运河船时,看见浑身冒蒸汽的绅士上船。在船上,绅士们变得有趣起来:因淋雨而发霉、狼吞虎咽、在甲板上听命趴下、晚上被迫横放在架子上……
雨继续一个劲儿地直下,大家就都待在甲板下,那些身上湿漉漉地站在炉旁的绅士,在炉火的烘烤下,慢慢送出一片受潮发霉的气味。那些身上干爽的绅士,有的仰面躺在凳子上,有的扒在桌子上打盹儿,又有的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溜达。溜达的人不时把脑袋在船顶上蹭。
临近六点,所有小桌子都拼凑起来,变成一张长桌。大家就座,用起茶、咖啡、面包、黄油、沙门鱼、沙丁鱼、肝儿、牛扒、土豆、泡菜、火腿、排骨、灌肠和腊肠来。
“你试一试,”坐在狄更斯对面一位旅伴,一面递给他一盘子掰碎了的土豆,和着牛奶、黄油,一面说,“你试一试,我这样吃好不好?”
这一顿饭,毫无疑问,有些狼吞虎咽;那些绅士们,把宽刃刀和双齿叉往嗓子里插得比狄更斯以往所看过的都深。好在这些先生们,总是等到女士们都落座后,才肯就座。
饭吃完了,雨也好像因下得太急而耗过了劲儿,也快下完了,狄更斯来到甲板上。甲板本来就狭小,又因放着行李,弄得更狭小。行李都堆在甲板中间,上面盖着油布,只在两边留了两条很窄的通路,窄得使人在那儿往来,必须有技巧,才不至于失足掉到河里。
每过五分钟,舵手高喊:“有桥!”他一喊,甲板上的人就得很敏捷地低头躲闪。有时,他喊“有低桥”,甲板上的人还得全都趴下。那儿的桥既然那么多,在很短的时间,人们对于这种情形就很习惯了。
夜色来临时,群山绵延不断,那是艾里根尼山的前哨。一路景物,本来毫无意趣,到了这里,山势变得比较突兀,风景就比较可观。由于下过大雨,潮湿的地上都直冒气;青蛙的鸣声之大,几乎令人难以相信,好像一百万个小精灵组成的车队,都带着铃铛,和他们并驾齐驱,在空中飞行。天空中仍旧多云,同时也有月光;
到了他们从塞司奎汉纳河的桥下过时,河上有一座很特别的木桥,有两层通道廊,一上一下,所以同时有两队船迎头相遇,也不会发生混乱而各自通过。
晚上十点钟或十点钟左右。狄更斯下了甲板,他见房间两边,都有三层靠墙安放的书架,显然是为放小八开本的书而设计的。他纳闷儿,不知在这种地方怎会有图书室。他仔细地看,每一个书架上,都放着一种只能在显微镜下才看到的小单子和小毯子。狄更斯想,旅客就是图书馆里的书了,他们要把人横着放在这些架子上,一直到早晨。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中外美景,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