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同居期间的财产怎么分割?法律为你划重点!

在爱情的长跑中,同居成为了许多情侣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当感情走到尽头,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在爱情的长跑中,同居成为了许多情侣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当感情走到尽头,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那么,同居期间的财产究竟该如何分割呢?讼状元小编将从法律角度为你详细解析。

一、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财产分割有法可依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单纯的同居关系,无论同居多久,都不受法律保护。在我国,婚姻关系以办理结婚登记为法定要件,同居关系并不等同于婚姻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无法可依。实际上,法律对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一般原则

1.约定优先

若同居双方对财产归属、分割等有明确书面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应按照约定进行财产分割。例如,双方可以签订同居财产协议,明确各自在同居期间购置的财产归属、共同购置财产的份额分配等。

2.区分财产性质

对于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所谓一般共有,是区别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等份共有,通常会考虑双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割。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方出资购置的财产:若一方在同居期间以个人财产购置的财产,归个人所有。例如,一方在同居前购买的房产、车辆等,属于其个人财产,在分割时不参与共同分割。

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若双方在同居期间共同出资购买房屋、车辆等财产,且有相关证据证明(如购房合同、出资转账记录等),那么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可以要求分割该财产。一般会按照双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割;若出资比例难以确定,则通常会视为等额享有。例如,甲乙同居期间共同出资购买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分手时该房产应按双方出资比例分割。若一方出资多,另一方出资少,出资多的一方可适当多分。

共同劳动、经营所得: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例如,双方共同经营一家店铺,所得收益和产生的债务均应按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处理。

3.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

一方在同居前的个人财产,以及同居期间因人身关系获得的财产,如一方因受伤获得的赔偿金等,属于个人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归该方所有。

三、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特殊情形

1.涉及子女抚养的财产分割

若同居期间生育子女,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父母双方对子女都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负担抚养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在分割财产时,法院可能会考虑子女的抚养需求,适当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

2.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况

若一方在同居期间存在严重过错,如家庭暴力、出轨等,分割财产时可能会少分。法院在判决时会根据过错程度、财产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体现公平原则。

3.财产混同的情况

若双方在同居期间财产混同,且无法区分各自贡献大小,法院可能会根据同居时间、各自贡献、生活习惯等因素,推定为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例如,双方共同经营一家餐饮店,初始投资比例明确,但经营期间收益混同用于生活开支和再投资。分手时,若无法区分各自贡献,法院可能会参考均等原则进行分割。

四、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建议

1.签订同居财产协议

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同居双方可以签订同居财产协议,明确各自在同居期间购置的财产归属、共同购置财产的份额分配等。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以增强协议的法律效力。

2.保留财务凭证

对于共同购置的大额财产,如房产、车辆等,双方应保留好购房合同、出资转账记录等财务凭证。这些凭证在分割财产时将起到关键作用。

3.避免财产混同

为了减少财产分割时的争议,同居双方应尽量避免财产混同。例如,可以设立共同账户用于共同开支,同时保留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消费。

4.寻求法律帮助

若双方在财产分割问题上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咨询专业律师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