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心,高商业价值搜索,正在被AI拦截

文 | 凹凸快AI万神殿 原创出品最近看到一篇精彩的文章,是a16z合伙人Justine Moore和Alex Ramp

文 | 凹凸快

AI万神殿 原创出品

最近看到一篇精彩的文章,是a16z合伙人Justine Moore和Alex Rampell的深度分析。

开篇的例子让我眼前一亮——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Google能成为一家市值2万亿美元的巨头,而Wikipedia却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答案很简单:商业搜索的魔力。当你搜索‘铯原子有多少个质子’时,Google一分钱都赚不到。但当你搜索‘最好的网球拍’时,它就开始印钞票了。」

我开始重新思考AI Agent对商业价值的改变到底是什么。

Google的万亿帝国,建立在它曾经「商业入口」的垄断地位上。它不仅是信息的索引,更是消费决策的守门人。但现在,这个守门人正在失去它的钥匙。

因为「高商业价值」的查询被AI(Agent)拦截。

以前,你想买一个商品,你会去Google搜索,看评测,比价格,点击广告。

现在,你直接问ChatGPT或豆包:「给对象送什么礼物?」

AI直接给了你答案,甚至附带了购买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谷歌这种引擎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查询,而是整个决策链条中最值钱的那一环。

虽然从数据上看,Google的搜索展示量可能还在增长(最近一年甚至涨了49%),财报上的广告收入也看似稳健。

但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繁荣」。

因为AI正在像白蚁一样,从内部掏空这座大厦的根基——它拿走了那些高净值的「决策类查询」,只留给Google那些不赚钱的「事实类查询」。

如果用户只在Google查天气、查百科,而在AI上查商品、查攻略,那么Google就真的变成了一个公益性的Wikipedia。

在中国,由于电商平台的格外强势,情况略有不同。

但是别忘了,淘宝跟拼多多收入构成中,广告占比有多么强势。

如果消费者开始在AI中完成了商品的对比,那么无论是拼多多还是淘宝,用户搜索、点击带来的广告收入都会大打折扣。

这个故事在中国的一家搜索巨头身上演得更为惨烈。

强敌环伺,抖音、小红书甚至微信都在用「内容+搜索」截流,AI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

这里就不点名了,懂得都懂。

写到这,我回想起十几年前,中国互联网史上一个经典案例。

2008年,淘宝宣布屏蔽百度的搜索爬虫。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淘宝疯了,竟然主动切断最大的流量来源。

但站在今天回看,马云的决策极具前瞻:如果淘宝的商品可以被百度直接搜索到,那么淘宝就会沦为百度的货架,用户会在百度做决策,淘宝只负责结账。

为了不把命脉交在别人手上,淘宝必须建立自己的「搜索-决策-交易」闭环。

正是这个决定,让淘宝保住了作为「电商搜索入口」的地位,也让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拥有核心护城河。

历史总是押韵。

当年的淘宝是为了防守,而今天的AI应用则是为了进攻。

最近,字节跳动的AI助手「豆包」上线了电商功能。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AI尽头是带货?豆包打响「Chat电商」第一枪》中探讨过这个现象。

当时我们更多是警惕AI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信任风险。

但从商业逻辑上看,这是一步绝妙的棋。

字节跳动正在构建一个可怕的闭环:AI助手(决策入口)+ 抖音内容(种草)+ 抖音电商(拔草)。

在这个闭环里,传统的搜索引擎被彻底踢出局了。

或者说,传统的搜索引擎在中国,早已经写好了结局。

以电商为代表的高商业价值信息搜索,需要同时拥有AI和电商两大基建。

目前在中国,有且只有两家公司有实力在牌桌上。

你觉得会是哪两家?

互联网的战争,归根结底是决策权的争夺。

PC时代,搜索框掌握了决策权;移动时代,推荐算法掌握了决策权;AI时代,Agent将掌握决策权。

当高商业价值的查询被AI拦截,传统的流量巨头如果不能进化为「决策巨头」,那么它们的衰落将不可逆转。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另一个电商平台,而是那个最懂用户的AI Agent。

因为在AI时代,谁掌握了对话框,谁就掌握了钱包。

参考文章:

https://a16z.com/ai-x-commerce/

*本文如有提及上市公司,仅作为研究交流用途,不构成推荐股票或相关金融产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