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虽然套路老掉牙,但我还是熬夜刷完了这部印尼丧尸片

作为一名重度丧尸影视剧爱好者,无论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传世佳作,还是纯粹消磨时间的“精神薯片”,我几乎一部不落,全数阅遍。

作为一名重度丧尸影视剧爱好者,无论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传世佳作,还是纯粹消磨时间的“精神薯片”,我几乎一部不落,全数阅遍。

可以说,在丧尸题材这片“尸山血海”里,我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不久前,印度尼西亚推出了一部丧尸电影——《长生血战》。

我几乎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在第一时间就点击了播放键。

毕竟,亚洲丧尸片总能带来一些不同于好莱坞的独特风味。

看完之后,心情有些复杂,但总体而言,我必须承认:《长生血战》确实不错,是近几年里难得一部的“合格线以上”的丧尸电影。

甚至在某个疲惫的周末夜晚,它足以配得上你手边的零食和放松的神经。

首先,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丧尸设定。

这里的丧尸绝非那些步履蹒跚、让你恨不得推他们一把的“老爷爷”,而是动作迅猛、爆发力极强的猎杀者。

它们追逐活人时的速度与癫狂,真的能让你肾上腺素飙升,找回久违的“手心冒汗”的紧张感。

在如今这个丧尸行为模式几乎被研究透了的时代,这种回归最原始恐惧的“快攻流”,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电影里的部分角色,竟然!是!有!脑!子!的!

虽然这脑子时灵时不灵,容量也有限,但在这类电影里,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要知道,在大多数丧尸片里,角色们在开场前仿佛就被无形的丧尸啃光了脑仁,其行为逻辑之迷惑,常常让观众捶胸顿足。

而《长生血战》里的角色,至少在某些关头,会做出相对合理、符合求生本能的决定,这已经是一种“降维打击”了。

电影的情节叙述也算流畅。

不过这里有个有趣的“陷阱”:电影开头着力刻画的一对男女,让你误以为是雷打不动的男女主角,结果没多久就成了为主角团铺路的“高级炮灰”。

这种反套路的设计,虽然有点“诈骗”嫌疑,但也算是一种不落俗套的尝试。

然而,褒奖过后,我们必须来谈谈它的“但是”了。

这些“但是”,也正是它无法封神,只能停留在“不错”层面的原因。

《长生血战》的主线,是一个关系破裂的家庭经营着一家知名草药公司,老板为了创新,研发了一种新型药水,结果不出意外地引发了丧尸疫情。

问题就出在这里:明明是一部丧尸片,却偏偏要在开头用大量篇幅去描绘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伦理戏。

我理解导演想为角色赋予深度和动机,但节奏实在过于温吞。

说句真心话,那段拍得其实并不差,人物刻画细腻,我甚至一度全神贯注地看了进去。

可问题是,我点开的是丧尸片啊!

我是来寻求感官刺激的,我要的是血浆喷射、是绝望惨叫、是惨不忍睹的大型生存战场!

当我已经调整好心态准备迎接末日狂欢时,你却给我端上一盘需要细嚼慢咽的家庭冷盘,这种错位感实在让人有些焦躁。

而当丧尸危机真正爆发后,影片却又迅速滑入了那些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套路:失声尖叫、无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以及那个万年不变的“手机作死桥段”。

在千钧一发、丧尸即将离去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个不合时宜的手机铃声响起,成功将危机引回。

编剧先生,这个桥段真的已经和老式僵尸的慢动作一样古老了,咱们能不能换个新花样?

更让人无语的是,很多角色在面对丧尸扑来时,第一反应不是转身逃命,而是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站在原地“啊啊啊”地尖叫,直到丧尸啃到脸上。

我每次看到这种场面,内心都在无声地呐喊:“叫有什么用!跑啊!你的腿是装饰品吗?!”

最后,在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电影里一个村庄/小镇爆发了如此严重的丧尸危机,死伤惨重,却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惊动国家力量,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影片中角色们明明用的是智能手机,还能正常通话上网……这种信息壁垒的设置,在2025年看来,确实显得有些刻意和脱节。

至于警察局那段剧情,更是充满了各种“剧情需要”的牵强感,这里就不剧透了,各位可以自行去“鉴赏”。

尽管吐了这么多槽,列举了如此多的不足,我依然愿意将《长生血战》评为近几年中难得的、值得一看的丧尸电影。

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样鲜明:它有迅猛的丧尸、合格的紧张感、以及偶尔有脑子的角色,这些核心要素保证了观影过程的基本盘是爽快的。

它的缺点,诸如节奏问题、老套桥段和逻辑硬伤,又让它止步于良好,无法迈向伟大。

它就像一碗用料扎实、味道浓郁的街头炒面,你知道它不够精致,卫生条件可能也存疑,但当你饥肠辘辘时,它却能实实在在地满足你的胃,给你带来最直接的快乐。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丧尸题材的爱好者,正处于片荒之中,那么《长生血战》完全值得你拿出两个小时。

放低期待,准备好爆米花,它不会让你失望,甚至还会给你带来一些小小的惊喜。

毕竟,在丧尸电影这个日渐疲软的战场上,任何一个能挥舞着利爪、奔跑着向我们冲来的新面孔,都值得一声鼓励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