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以光速奔向未来,我们选择在此刻驻足,回望人类文明最深邃而恒久的脉搏——艺术。2025年,我们汇聚于此,并非仅为一场展览,而是开启一场跨越地域、文化与时空的对话,一次对“杰作”的当代诠释与集体致敬。
本次“世界艺术百杰名家书画展”,旨在全球范围内甄选百位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名家。他们或根植于东方水墨的玄远意境,在笔情墨趣间追寻天人合一;或驰骋于西方油彩的绚烂疆域,以形色光影解构现实与幻想;更有勇于破界者,融汇数字科技、多元媒介,为古老的书画艺术注入崭新的生命活力。百位名家,百种风貌,共同勾勒出今日世界艺坛的壮阔图景与无限可能。

王志军
王志军,1971年生,北京人,祖籍河北省卢龙县。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国家一级书法师、国礼艺术家、国艺书法师、人民书画家、艺术家查询中心签约艺术家、艺术传承形象大使、当代艺术新典范、民族文化艺术传播大使、文化中国行-线上优秀作品展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华艺术人物、2023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家、2024年度中国收藏界重点推荐收藏名家、庆祝建国75周年书画领军人物、《年度盛典》2024年年度杰出艺术人物、2025世界艺术.中国典范人物、2025奏响艺术华章,礼赞两会盛景—全国书画家代表王志军献礼两会,特别报道。
王志军,中国体育专家,全国冠军(原河北省乒乓球队一号主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乒乓球队原教练,中国乒乓球队邓亚萍、王楠等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的陪练员,中南海、国务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有关单位的特邀乒乓球教练。

1971年10月11日出生于刘家营乡薛园村。1980年8月,经选拔进入卢龙县体校乒乓球队,在卢中学习文化课。1982年初进入省队,成为河北省体育工作大队乒乓球队职业运动员。1985年全国少年团体赛和单打第三名,1987年全国青年赛团体冠军;1988年代表国家队出访伊朗,获国际乒乓球赛团体冠军。期间,于1989年8月—1991年7月年在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运动训练专业学习两年,取得专科学历。
1990—1996年,担任国家乒乓球女队邓亚萍、王楠、乔红、刘伟等奥运冠军的陪练。王志军根据世界女子乒乓球的发展趋势和打法,曾刻意模仿过日本队的小山智丽、朝鲜队的余顺福、韩国队的洪善玉、朴海晶、香港队的陈丹蕾等乒坛名将的打法,然后对邓亚萍等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陪练。期间,国家女子乒乓球队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96年,为推动乒乓球国际化发展,王志军欣然接受国家体委的安排,前往科威特,执教萨伦米亚俱乐部队,其间2001-2004年担任中国驻科威特教练组副组长。执教的八年间,他所带的队伍多次蝉联国内冠军,对推进科威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6—2008年,担任八一乒乓球队教练。2008年至今,专门从事乒乓球指导培训,曾任中南海、国务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乒乓球特邀教练。2007—2009年,在中央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进修,取得本科学历。

王志军先生作为中国当代书坛的杰出代表,其头衔如“国礼艺术家”、“人民书画家”等,并非虚名,而是对其数十年潜心艺事、德艺双修的艺术成就的最佳印证。观赏其作品集,一股雄强正大、充满时代精神的气息扑面而来,其艺术风格在深厚的传统根基上,绽放出独特的个性光彩。

其一,技法精湛,功力深厚。 从上传的作品中可见,无论是巨幅大字如“奋进”、“宏图”,还是精妙小字落款,王志军先生均展现出对笔锋、墨法、章法的极致掌控。其用笔如刀,力透纸背,线条富于节奏感与生命力,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自然天成,尤其在“搀扶”、“希望”等作品中,飞白与涨墨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张力与艺术感染力。这种扎实的技法根基,源于他对历代碑帖的刻苦研习与对书法本体的深刻理解。

其二,立意高远,紧扣时代。 王志军的书法绝非简单的笔墨游戏,而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积极的时代精神。他所选取的创作内容,如“德”、“奋进”、“宏图”、“希望”等,无一不体现着对国家、民族和个体发展的美好寄望。他将个人艺术创作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相连,用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奏响新时代的强音,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正是其作为“人民书画家”和“民族文化艺术传播大使”的责任与担当。

其三,风格鲜明,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在严谨的法度中寻求个性的表达,形成了大气磅礴而又不失雅致的个人风格。其书作既符合专业圈内对笔墨技巧的高标准要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因其内容积极、气势恢宏,也深受大众喜爱,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国礼艺术家”,其作品能代表国家形象,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作为“艺术传承形象大使”,其作品又能激发公众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总之, 王志军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艺术品格,成功地将传统书法的精髓与当代审美需求相结合。他的作品不仅是挂在墙上的艺术珍品,更是流动的时代音符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期待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引领风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