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间故事:华山义槐

北宋年间,华山北麓有一个甘泉村,虽不富庶,倒也民风淳朴。村里有个叫李实的后生,年方二十,心地善良。他父亲早逝,与老母亲王

北宋年间,华山北麓有一个甘泉村,虽不富庶,倒也民风淳朴。村里有个叫李实的后生,年方二十,心地善良。他父亲早逝,与老母亲王氏相依为命。王氏多年操劳,损了根本,落下个严重的哮喘病根,每逢季节更迭或稍感劳累,便喘促难安,李实听到母亲那艰难的呼吸声心如刀绞。为给母亲赚取汤药钱,李实早早便挑起货担,成了一个走村串乡的货郎。他的货担里,不过是些针头线脑、粗布食盐、孩童吃的饴糖之类,利极薄,却维系着母子二人的全部生计与希望。

每日天不亮,李实伺候母亲服下晨起的药,便挑起货担出门。出村与回村,必途经村口那棵百年古槐。此树历经百年寒暑,主干需三四人合抱,枝干虬龙般伸向天空,撑开一片巨大的墨绿色华盖,盛夏时节,浓荫能遮蔽半亩地。这里是村民纳凉、商议事情的中心,孩童在树下嬉戏,老人在树下对弈。李实也在此处摆开他的小摊,既做点买卖,也好歇歇脚。他感念这古槐给了大家一片难得的荫凉与安宁,每次歇息时,总不忘将随身携带的清水,小心翼翼地分洒一些在树根处,一边洒一边自语道:“老槐树,您也来一口解解渴。”

这年,一位新县令到任。见县衙大堂年久失修,梁柱已有虫蛀腐朽之迹,便想寻访良材,重修大堂。听衙役说甘泉村这棵古槐可做梁柱,便派监工实地测量槐树尺寸,李实正在槐树下为一位大娘挑选绣线,闻听此言,如遭霹雳,手中绣线险些掉落。他急忙拦住前来测量的监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急切而颤抖:“大人、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呀!此树万万伐不得!”监工皱眉斥道:“县尊大人要用此木重修大堂,乃是此树的造化!你一介草民,安敢阻拦?”李实仰起头,眼中是恳切与真挚:“大人容禀!此树非比寻常。听我祖父曾讲,早年间连续三年大旱,方圆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全靠这棵古槐,年年花开繁盛,村民们采摘槐花、槐叶,才勉强救下周边八个村子数百口人!这棵古槐于我等乡民,有再生之大恩!它不仅是棵树,更是我等的守护神啊!”监工见他言辞恳切,不似作伪,且周围闻讯赶来的村民也纷纷附和,面露不忍,便暂且压下队伍,回衙禀报。

新任县令姓赵,正值壮年,颇有些励精图治、树立官威的念头。听了监工回报,他不以为然地捋了捋短须:“乡野村夫,见识短浅。一株老树,纵有些旧恩,又如何能与一县之威仪、官府之体统相比?况且,本官取之用以公堂,正是‘物尽其用’,有何不可?伐!”

匠人们得了明确指令,再次来到槐树下。为首的精壮匠人,抡起利斧,运足力气,便要朝那粗壮的树干砍去。说时迟那时快,原本湛蓝如洗的晴空,竟毫无征兆地“咔嚓”一个炸雷直劈而下,不偏不倚,正中那匠人手中扬起的斧刃!只听“当”的一声脆响,火星四溅,那斧头竟被击飞出去数丈远,匠人只觉手臂酸麻,虎口崩裂,骇得面无人色。众人抬头望天,依旧烈日当空,仿佛方才那声霹雳只是幻觉。匠人们面面相觑,心中俱惊,不敢再动手,纷纷退去。

赵县令闻报,心中吃惊,又一想或许是巧合。他素来不信怪力乱神,过了几日,见天气晴好,便再次增派得力人手,定要一举将树伐倒。谁知这支队伍刚出城门不到三里,方才还明媚的天空骤然变色,乌云如墨汁泼洒,顷刻间暴雨倾盆,那雨势之猛,竟是数十年罕见。狂暴的山洪从华山峡谷中奔泻而下,冲毁了通往甘泉村古槐的道路,人马数日不得通行。接连两次异象,绝非巧合所能解释。一时间,“古槐显灵”之说在乡野间传得沸沸扬扬,百姓皆言此树有神,不可侵犯。

李实见时机已到,他联合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振臂一呼,数百乡民,扶老携幼,齐聚在县衙大门之外。李实立于众人之前,虽布衣草鞋,却挺直了脊梁,他向着衙内深深一揖,然后朗声陈情, “县尊大人明鉴!古槐接连显圣,非为一己之私,实为护佑我等一方生灵!它屹立百年,历经沧桑,早已非寻常草木,乃是乡民心中的恩公与守护神!大人新官上任,欲立威仪于大堂,何不先立德于民心?威仪存于高堂,不过震慑一方;德政存于民心,方能流芳百世!我人微言轻,只求大人开恩,保全此树,成全我等乡民这份感念天恩、不忘根本之心!”

这一番话,有情有理,既表达了敬畏,也申明了民意。赵县令在堂内听得真切,他踱步至窗前,望着衙门外一片跪求的乡民,又思及前番雷击、洪水之异事,心中不由凛然。他意识到,自己若一意孤行,定会尽失此地民心,那时,纵有华美大堂,又何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整理衣冠,亲自走出衙門,面对众乡民,长揖一礼,慨然叹道:“各位乡亲,请起!是本官一时糊涂,考虑不周了!岂能因官府一时之需,而斩断这流传百年的民间恩义,寒了万千父老的心?此树,不伐了!本官收回成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由衷的感激之声。

当夜,李实因白日心力交瘁,睡得极沉。朦胧中,但见一位身着碧绿锦袍、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的老者,手持藤杖,翩然而至,对他微笑着深深一揖道:“李小哥,日日清水润泽之恩,老夫感念于心。此番更是多亏你仗义执言,凝聚众志,救老夫于斧钺之下,此恩深重。知你至孝,为母疾忧心。明日清晨,你可往村口向东五里卧牛涧,涧里溪水边有块大青石。青石之下,受天地灵气滋养,生有一株紫蕴灵芝。你将其取回,慢火煎水,与你母亲服下,病根可根除。”

李实猛然惊醒,梦中情景历历在目,老者之言犹在耳畔。翌日天刚蒙蒙亮,他便依言前往。果然在溪水边发现一块大青石他小心翼翼搬开青石一角,只见石下土壤湿润,一株伞盖浑圆、色泽紫褐发亮的灵芝赫然生于其间,异香扑鼻。他如获至宝,将灵芝请回家中,依照梦中嘱咐,细心煎成药汤。母亲服下后,只觉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通达四肢百骸,多年来堵在胸口之气竟豁然通畅。不过三五日,母亲的哮喘顽疾,竟真的好了大半,呼吸日渐平稳顺畅。

经此一事,村口的古槐被乡民们尊称为“义槐”,香火供奉,愈发敬重。而李实,依旧做着他那走村串乡的货郎,悉心奉养着已然康健的母亲。每日经过“义槐”之下,他依旧会停下脚步,在那庞大的根系上,洒上些许清澈的甘泉。这人与树之间,超越言语的守护与情义,也随着他的货担,传遍了华山的千沟万壑,成为后世一则不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