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汽车设计“去家族化”浪潮:从千篇一律到个性定制

导语:当宝马新7系抛弃“双肾格栅”,当保时捷Taycan采用“电子后视镜”,汽车设计正在经历一场“去家族化”革命。这场变

导语:当宝马新7系抛弃“双肾格栅”,当保时捷Taycan采用“电子后视镜”,汽车设计正在经历一场“去家族化”革命。这场变革背后,是Z世代对“个性化表达”的强烈诉求。

一、设计语言的“断代史”

数据揭示:

85后购车者中,62%认为“车型外观需与个人风格匹配”。定制化车型的平均溢价达15%,但用户接受度从2020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47%。

案例解析:

极氪001:通过“用户共创计划”,允许选择22英寸轮毂、橙色卡钳等个性化配置,定制订单占比达35%。高合HiPhi X:六门电动开启+ISD智能交互灯,将“展车”变成“社交货币”,小红书曝光量超2亿次。

二、技术赋能的“设计民主化”3D打印技术:某新势力车企通过3D打印生产个性化内饰,成本降低40%,交付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天。AI设计工具:用户可通过APP上传照片,AI生成与个人气质匹配的车身涂装方案。模块化平台:吉利“SEA浩瀚架构”支持从A级到E级车的柔性生产,定制化成本下降25%。结语: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自我表达”

当汽车从“交通工具”变为“身份符号”,设计不再是大师的个人作品,而是用户价值观的延伸。正如某设计师所言:“未来的汽车,应该像衣服一样,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谁。”